105年10月份健康新聞集錦

公告內容

飲食健康:
女性一星期吃魚超過4份 糖尿病風險上升
不少人認為,多吃魚,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可預防癌症、心臟病,不過最新研究卻發現,女性如果吃太多富含油脂魚類,出現第二型糖尿病機率就會增加26%。研究學者建議,一般民眾一星期吃魚份量不要超過4份(1份魚約2平匙),以免增加糖尿病風險。
多吃魚油、紅肉 增加糖尿病風險
魚油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在過去,魚油、富含油脂魚類被當成保健聖品,不少人認為,富含油脂魚類不只可預防癌症、憂鬱症,對心臟、大腦也很有好處。不過法國最新研究發現,吃太多鮭魚、鯖魚等富含油脂魚類也不見得是好事。
如果吃太多含油脂魚類,反而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風險,風險增加幅度達兩成六。研究團隊分析7萬多名女性飲食習慣發現,攝取最多Omega-3脂肪酸的人,較容易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不過Omega-3脂肪酸不只存在於含油脂魚類,也存在於紅肉。
問題出在DPA、AA兩種物質
研究數據顯示,攝取最多多元不飽和脂肪前三分之一者,罹病風險約增加兩成六,這些人大約攝取1.6公克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相當於一天吃一份沙丁魚或鮭魚。研究也發現,對於體重過重女性來說,如果大量攝取Omega-3脂肪酸,出現糖尿病風險也會增加19%。
在Omega-3脂肪酸種類中,有一種稱為DPA(二十二碳五烯酸),這種Omega-3脂肪酸也存在於紅肉,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發現,體重過重的女性若攝取大量DPA,糖尿病風險上升54%,即使體重沒有過重的女性,攝取大量DPA一樣也會讓糖尿病機率上升45%。
同樣情況也出現在Omega-6脂肪酸中的AA(花生四烯酸),在含油脂魚類、紅肉當中,照樣也會有AA。健康體重的人攝取高濃度AA,糖尿病風險增加50%,體重過重女性罹病機率則上升74%(註:適量的AA對於維持腦部健康是有益的)。研究人員認為,DPA、AA兩種成份可能就是引起糖尿病的兇手。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16年在德國慕尼黑所舉行的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ASD)年會。

詳全文


四藥膳粥 助糖友保健
糖尿病可說是文明病,常見症狀包括多飲、多吃、多尿。中醫師鄭集誠表示,糖尿病又分上消、中消、下消,其中,口渴多飲常見於上消,多飲多吃常見於中消,多飲多尿常見於下消。除了治療之外,還可配合四種藥膳粥做好保健。
鄭醫師指出,其實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種病症常衍生其他病變,比如視力惡化、傷口難癒合、肢端循環惡化等,甚至病情嚴重者還可能導致腎臟病變等。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也像水煮青蛙一樣,每日一點一滴蠶食健康身體,以致於有些患者就在不知不覺當中病情逐漸加重。
鄭集誠醫師建議,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辛辣類、煎炸類食物,忌飲濃茶、咖啡,平常準備藥膳粥可望穩定病情,比如綠豆粥有助降血脂,適用於糖尿病伴隨高血壓、冠心病,不適用糖尿病腎病變或腎衰竭患者,材料:白米50克、綠豆50克,做法:白米掏洗乾淨、泡水1小時;綠豆洗淨後浸泡3小時;浸泡完成後共煮成粥。
豆腐漿粥適用於糖尿病伴有高血壓、冠心病,不適用糖尿病腎病變或腎衰竭患者,材料:白米50克、豆腐漿500毫升、食鹽少許,做法:先煮白米成粥,再加豆腐漿煮至米粥變稠即成。
赤小豆魚粥適用於糖尿病伴隨水腫,材料:赤小豆50克、鯉魚1尾,做法:赤小豆泡水洗淨、浸泡3小時;鯉魚洗淨、處理好、煮熟後取魚汁;赤小豆放入鍋中,倒入適量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至熟爛,倒入魚汁調勻不加調味料。
山藥粥適用於糖尿病兼有脾腎氣虛、腰痠乏力、便泄等,材料:生山藥60克、白米60克、酥油少量、白蜜少許,做法:白米淘洗乾淨、浸泡1小時、先煮白米成粥;山藥洗淨後煮成糊,加上酥油蜜炒之後,放入白米粥內即成。

詳全文


吃燕麥片能讓腸道變乾淨?3祕密在這裡!

燕麥片值得關注的特徵,就是含有許多以膳食纖維為首,包括鐵質、鈣質等對現代人而言相當必要的營養素。
尤其是膳食纖維的含量極多,每100g大約就含有9.5g。和白米相比,大約是其19倍,而和普遍認為膳食纖維豐富的糙米比起來,也多出了大約3倍。
膳食纖維具有能排出體內的多餘脂肪或有害物質的作用,是身為「第六營養素」而受到注目的成分。每一個成人需要的膳食纖維必要量,一天約17∼19g。這本書介紹的「基本的什錦榖麥」一份食用量50g中就含有約4.2g的膳食纖維,因此只要每天早上吃什錦榖麥,就能攝取到膳食纖維一日必要量的1/4。
什錦榖麥大多會搭配水果乾或乾燥蔬菜。這本書中也在「基本的什錦榖麥」、「搭配杏仁果&熱帶水果的什錦榖麥」、「搭配根菜的什錦榖麥」等食譜中加以使用。這樣的水果乾或乾燥蔬菜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被稱為植化素的抗氧化物質。加入什錦榖麥中一起吃,不僅對腸道的機能有加分作用,在抗老化或預防生活習慣病等方面,都可望能帶來各種相乘效果。
秘密2/水溶性膳食纖維與非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比例均衡度相當理想
燕麥片含有的膳食纖維當中,有在腸道內持續吸收水分、刺激腸壁,以促進排便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以及溶於水成為膠狀,吸附老廢物質或毒素再排出的「水溶性膳食纖維」這兩種。
如果只有其中一種,就無法進行腸內的大掃除。理想的均衡比例為「非水溶性2:水溶性1」,燕麥片中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是6.2g,水溶性膳食纖維是3.2g,非常均衡地含有這兩種膳食纖維。
在我們的腸道中存在著對身體有益的好球菌,以及會造成不良影響的壞球菌。如果壞球菌處於優勢,就會增加腸內的有害物質,容易形成大腸內的瘜肉或癌症。水溶性膳食纖維的另一個作用就是能增加腸內的好球菌,整頓腸內環境,具有保持大腸健康的作用。
秘密3/腸道乾淨=超級美麗!美腸能改善身體的各種不適
腸道內集中了大約7成的免疫細胞,可說是和有害物質戰鬥的最前線。因為便秘等而讓糞便長期囤積在腸道的話,就會吸收到腸內的有毒物質,透過血液而運送到全身。結果就會引起血液循不良造成的肩膀痠痛、皮膚乾燥這些身體的不適狀況。並不只如此,一旦成為便秘的狀態,免疫機能就會隨之下降,容易罹患感冒或引發花粉症等的過敏症狀,身體的抵抗力會變弱。
反之,只要吃含有許多膳食纖維的食物,就能改善便秘,讓血液變乾淨,也能提高代謝力。皮膚自然而然就會變得漂亮,肩膀痠痛或身體虛寒等問題也會跟著改善。
想要變漂亮,就得先從腸道開始。多吃含有大量膳食纖維的什錦榖麥讓腸內環境變乾淨,讓自己變得「超級美麗」吧!


詳全文


嬰幼兒健康:
心疼孩子狂打噴嚏!飲食抗敏5大招
【華人健康網文/阿包醫生診療育兒故事提供】天氣越冷,對過敏孩子越是挑戰。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樣樣都是冬天時特別容易惡化。而改善過敏,從避免環境當中過敏原開始,相信都被強調了一遍又一遍,例如:
定期清洗枕頭套棉被(殺掉塵蟎就對了!)
維持相對濕度50~60(台灣本潮濕,能維持濕度不超過60,較容易達到!)
空氣清淨機(能濾掉PM2.5最好)
但父母還能做的是,可以從飲食幫助孩子對抗過敏。以下是阿包醫生整理幾個重點,希望對過敏兒的爸媽有幫助!
1. 從小哺餵母奶或低過敏性奶粉
母奶絕對是孩子最好的食物,除了有各類營養素外,其中來自母親的抗體,可將外來的過敏原加以中和,降低孩子過敏的機率。
若無法完全哺餵母乳時,建議選擇經蛋白質水解處理過的「低過敏性奶粉」,也可以部分預防過敏症狀發生。在此特別強調,營養成分部會打折扣!
2. 在寶寶四到六個月大開始添加副食品
十多年前,專家大多建議六個月以後才開始添加副食品,尤其是家族史有過敏的孩子,通常會被建議延後再延後。
然而,現代醫學已經證實太晚給副食品,非但不能減少過敏機率,反而還可能會增加!少量而多樣化的刺激,可以產生免疫耐受性。
3. 多吃水果
水果中有許多抗氧化的維生素等物質,可以減緩過敏發炎的狀況。此外孩子的氣喘或過敏性鼻炎,常常都是感冒所誘發的,所以理論上預防感冒,就等於預防過敏的發作。
在2000年的胸腔醫學雜誌一項研究中,就發現六到七歲的兒童,如果一週吃不到一次「奇異果或柑橘類水果」,會比每天都吃水果的孩子多出一點五倍的氣喘機率,以及一點四倍過敏性鼻炎流鼻涕的機率。
4. 補充維生素D
懷孕的媽媽內如果維生素D不足,會阻礙胎兒的肺部在子宮裡的發育,讓寶寶的肺活量在起跑點就輸人一截。
不僅如此,這些維生素D也是從胎兒時期開始,逐漸幫助調節寶寶的免疫系統,趨向成熟。此外維生素D可以減緩過敏症狀,以及減少類固醇的抗藥性。
而補充維生素D的方法最簡單就是曬太陽,因為人體可以經由日曬將體內的膽固醇轉化成維生素D。在飲食中,可藉由多攝取深綠色、紅黃色蔬果食物,如:木瓜、芒果、胡蘿蔔、菠菜、蕃茄;動物性食物可以是魚肝油、肝臟、蛋黃、牛奶。
5. 避免吃太多零食及速食
零食糖果中的人工添加劑甚至是黑心原料都有機會成為過敏原或是引導免疫系統逐漸高敏感化。
另外有研究顯示每週吃3次以上的速食,青少年嚴重氣喘會增加39%的機率,兒童則是27%,對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度也會增加。
過敏病症目前無法根治,但透過環境的改善加上正確的飲食,過敏兒的症狀就容易被控制,也能和一般孩子一樣,度過快樂的童年唷!

詳全文



老人健康:
掉髮、健忘是營養不足警訊!日食療法擊退5種易病體質
【早安健康/林明慧編譯】英文中有一句諺語說「You are what you eat.」,譯作中文就是「人如其食」,換句話說,你吃進去的東西,決定你的身體健康與否。

日本營養管理師大柳珠美在著作《Dr.クロワッサン 病気にならない食べ方》(暫譯:這不生病體質的飲食術)提到, 生病時喝杯薑湯可祛寒暖身,吃肝臟時擠些檸檬汁加速鐵質吸收,只要稍微下點功夫在飲食上,藥食同源,疾病自然遠離你。
【頭髮稀少】:牡蠣、蛤蠣
除了個人體質與年齡的關係,營養不良也會招致頭髮變得稀疏、易掉髮。大柳珠美表示,想要極力避免頂上無毛的窘境,需均衡攝取鋅與蛋白質。

鋅對於細胞的新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一旦缺乏鋅,就無法順利進行細胞分裂,像是頭髮等新陳代謝活躍的器官就特別容易受到影響。促進新髮增生,鋅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此外,頭髮是由蛋白質所組成,因此必須確保充足的蛋白質來源。而且鋅有助於合成蛋白質,兩者一起食用,相輔相成,還你健康秀髮。

含有鋅的食品:牡蠣、蛤蠣、小魚乾、豬肝、魷魚絲、牛大腿肉、豬肩肉等。
含有蛋白質的食品:雞肝、小魚乾、鰹魚、秋刀魚、竹莢魚等。

【忘東忘西】青魚配雞蛋或大豆
大柳珠美指出,DHA大量位於以腦為首的神經組織中,維持腦部機能正常運作。腦部中神經細胞的突起尖端也含有DHA,當DHA不足,資訊傳達效率變差,學習能力與記憶能力也低下。然而體內無法自行製造DHA,必須靠外在食物攝取。

另外,卵磷脂是連接神經細胞之間的突觸的構成原料之一。體內卵磷脂充分,訊號便不會停滯在突觸中,提升記憶力與集中力,還可預防老人痴呆症。

含有DHA的食品:鮪魚、竹莢魚、鰻魚、青甘魚、鯛魚、沙丁魚等。
含有卵磷脂的食品:蛋黃、牛奶、核桃、納豆、鮪魚、花生、黃豆粉等。

【容易疲勞】:雞肝、糙米
精神不濟時總是會來一罐提神飲料嗎?但是你喝下去的可能只是一堆糖分!

大柳珠美表示,喝過多的提神飲料會讓血糖值急速上升,一旦血糖直降下時,反而感到更加疲倦。不如均衡攝取維生素B群,打造不易累體質。而且常吃精緻的白色食物(如白米、麵包)、飲酒過量、壓力、暴飲暴食、年紀增加等都會消耗掉大量的維生素B群,應多多補充。

含有維生素B群的食品:肝臟、糙米、沙丁魚、牛乳、鰹魚、鮪魚、鰻魚、豬肉等。

【情緒焦躁】:每天食用乾物
心情浮躁、不安會同時消耗掉鈣與鎂,而這也是為什麼處在壓力社會的現代人特別容易缺乏這兩種營養素。一當鈣與鎂不足,又會陷入情緒不穩的惡性循回中。適時放鬆身心,用吃來找回好心情!

含有鈣與鎂的食品:羊栖菜、小蝦米、帕馬森乾酪等。

詳全文


退化性關節炎不可逆!必吃4類食材,有效預防
社區中的一位住戶謝伯伯,從小看著我長大,我則是看著他慢慢老化,原來是退化性關節炎悄悄找上門!
還記得,我常常在週末遇到謝伯伯與妻子一同去市場買菜,他總是笑口常開,神采奕奕,對於孩子們都很友善。熱愛美食與烹飪的他,不時會跟街坊鄰居們分享他親手做的創意料理,只要在社區中庭聞到食物香味,便知道今日又有口福可享。
隨著年齡增長,新陳代謝下降,謝伯伯雖然偶爾會與我父親相約去郊區爬山,原本壯碩的身形,卻也逐漸轉變成有著圓圓肚子的中廣身材。
約莫五年前起,我開始看到他拄起柺杖,走路的速度變慢、步伐變小,聽社區管理員說,謝伯伯罹患了退化性關節炎,大概是因為行動不便,他越來越少出現在社區中庭,以前的開朗與自信也隨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終日掛著憂愁的臉龐和日漸萎靡的身影。
平時做好骨關節保養,有效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中老年人常遇到的問題之一,就是腿部關節退化所造成的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主要是關節因為受傷、過度使用、關節長期負荷過大(體重過重)或是發炎反應,使得關節處的軟骨組織逐漸磨損、分解,增加骨頭與骨頭之間的磨擦,導致關節部位的發炎及疼痛。
許多罹患關節炎的中老年人,因為行走時疼痛不堪,逐漸減少活動量,可能衍生出肥胖、骨質流失、免疫力下降等病症,不只生活品質大幅度下降,生理影響心理,後半生鬱鬱寡歡。因此,建議患者除了接受治療以外,也可以多選擇下列食材,幫助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另外,在身體製造關節軟骨的過程中,維生素D是不可或缺的成份,每天只要日照15分鐘,就能獲得身體一天所需的維生素D,日曬時段建議選在清晨或是傍晚,氣溫較舒適,也可以避免強烈紫外線傷害皮膚。
退化性關節炎是種無法逆轉的疾病,建議大家平時仍要做好骨關節保養、維持正常體重、適度適量運動,預防勝於治療喔!
※幫助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食材:
有效成分 敘述 建議食材
植物固醇 植物固醇,可以幫助改善關節因發炎而引起的疼痛,以及維持關節功能正常。
植物固醇同時也是降低血脂的好幫手,特別推薦高血膽固醇和高血壓的人選用。 豆漿
豆製品
酪梨
薑黃素 薑黃素除了能減緩關節的發炎症狀之外,還能預防關節軟骨的萎縮,避免關節軟骨耗損造成骨頭磨擦而發炎。 薑黃粉
咖哩粉
兒茶素 兒茶素是強效抗氧化物之一,主要存在於各種茶類。別忘了,無糖無奶精的茶類更健康喔!
另外,兒茶素可以降低體脂肪形成,且有研究顯示,綠茶能預防大腸癌、前列腺癌。 綠茶
烏龍茶
紅茶
花青素 花青素本身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可以穩定軟骨組織結構,延緩軟骨磨損。如果搭配維生素C含量高的蔬果,效果加倍。
花青素對於皮膚美白以及女性泌尿道保養也很有幫助,愛美的女性朋友可以多吃! 葡萄
櫻桃
藍莓
茄子

詳全文


心理健康:
這樣吃,記憶好!10種健腦食物防止失智
【華人健康網圖文/Donna營養師陳怡錞提供】日本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2015年統計,65歲以上人口高達26.7%;而台灣即將在2017年正式進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例14%),雖然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沒有日本這麼高,但台灣卻是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專家預估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例20%以上)。
面對如此快速的老化進展,醫療與社會資源還來不及因應,銀髮族的健康問題亮起紅燈,失智症、三高、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關節退化…等疾病接踵而來,其中又以失智症的罹患率增加最多,當家族中有一位失智症的長輩,帶來的經濟壓力與照顧重擔非常龐大。
失智症並非單純的老化現象,它是一種大腦神經細胞受到破壞的疾病,進而喪失記憶與認知功能,會影響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若長輩出現以下失智症的初期症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延緩惡化的速度。
失智症初期症狀
1.忘記親朋好友的名字。

2.頻繁忘記平常固定該做的事。

3.去熟悉的地方也會迷路。

4.無法完成日常的對話,聽不懂對方說的話。

5.時空背景錯亂。

6.疑神疑鬼。

7.一點小事就會暴怒。

8.行為或日常習慣改變。

心智飲食 – 可預防失智
近年來對於失智症的研究越來越多,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透過生活習慣與飲食的改變,能夠有效的預防失智症,甚至是對於已經罹患失智症的患者,吃對食物也能延緩疾病的進展。
2015年3月在《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期刊上發表的「心智飲食」(簡稱MIND),已證實能夠延緩神經退化、降低54%失智症的風險。「心智飲食」是結合兩種健康的飲食型態: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包含了10種應固定攝取的健腦食物,以及5種應減少食用的傷腦食物。
10種健腦食物:
1.綠色葉菜類:1周至少6份。
2.其他蔬菜:1周至少1份。
3.堅果:1周5份。
4.漿果:如櫻桃、莓果,1周至少2份。
5.豆類:1周至少3份。
6.全穀類:1周至少3份。
7.魚:1周1次。
8.禽肉:1周2次。
9.橄欖油:做為日常烹調用油。
10.適量葡萄酒:1天1杯。
5種傷腦食物:
1.紅肉:1周不超過4份。
2.奶油和人造奶油:1天不超過1湯匙。
3.乳酪:1周不超過1份。
4.糕點甜食:1周不超過5份。
5.油炸物及速食:1周不超過1份。

詳全文


生活健康:
一日蔬果汁斷食法 中秋大吃後腸胃急救

中秋節連假4天,不少人放肆大吃大喝,甚至毫無節制一連烤肉烤了4天,肚子都堆滿了油膩的食物,出現腹脹、便祕等腸胃問題怎麼辦?營養師李婉萍推薦「一日果汁斷食法」,利用高膳食纖維、果膠的蔬果,加速食物排空、淨化腸胃,有助排便順暢。

肉食太多易腸胃不適

李婉萍營養師表示,根據臨床經驗發現,當連假天數愈多,體重數字上升愈多;若中秋節烤肉連烤4天,恐怕吃下過量的食物,尤其國人喜愛肉食、少蔬果,高蛋白、高油脂的食物,在腸胃道停留時間較久,容易消化不良,而出現腹脹、腹痛、便祕等問題。

果汁斷食法限一日

李婉萍營養師分享「一日果汁斷食法」,方法是早餐利用一顆蘋果、一顆奇異果加水打成果汁,午餐也喝新鮮蔬果汁,晚餐吃一根香蕉。她說,蔬果汁富含的膳食纖維、果膠,可加速腸道蠕動,縮短廢物停留時間,同時淨化腸胃道,排便也較順暢。

久坐易肥胖

李婉萍營養師也建議,連假後應增加運動量,可站著看電視取代坐著看電視,長時間久坐會導致新陳代謝變差,肌肉處於靜止狀態,腸胃的消化酵素減少,不只容易腸胃不適,連帶影響壞的膽固醇升高、好的膽固醇下降,肥胖機會也大增。

詳全文


如果愛吃香腸 請吃含亞硝酸鹽的香腸
坊間流傳一種說法: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為了讓色澤好看,會加致癌物質亞硝酸鹽,少吃為妙!現在大家都知道要對坊間說法有戒心,如同對長輩文一樣。的確,這個說法是錯的,但「少吃為妙」這個勸戒是對的。

致癌的不是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是氮的化合物,氮是幾乎所有食物都有的成份,因而幾乎任何食物都會形成亞硝酸鹽,才會有人說不要吃剩菜,一方面怕細菌孳生,再來就是怕超量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不會致癌,它跑到血液裡後很快就會被分解,轉化為一氧化氮,能夠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同時亞酸酸鹽會把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使之無法運送氧氣,換句話說,亞硝酸鹽一次攝取太多會死人。不過放心,根據研究,成年人要一次攝取200mg以上的亞硝酸鹽才會中毒,並不容易。

真正致癌的是亞硝酸鹽與蛋白質產生作用形成的亞硝酸胺。現在已證實長期攝取亞硝酸胺類,比如亞硝基二甲基胺等化合物會增加致癌機率,但也要長期大量攝取亞硝酸胺才會造成顯著致癌風險。何況人體會排毒,很多蔬果也能有效降低亞硝酸鹽的危害,所以只要常吃蔬果、沒有常吃加工肉品或放置過久的剩菜,其實無需擔心。
亞硝酸鹽的主要功能是抑制病菌孳生

亞硝酸鹽降解後會產生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會與肌紅蛋白裡的鐵形成亞硝基肌紅素,讓肉品產生明顯的紅色,使之賣相更好,所以坊間說肉商加亞硝酸鹽增加色澤這個說法是對的。但後來發現亞硝酸鹽不僅可以增加色澤,還能延長食品保存期限、抑制肉毒桿菌等功效,所以儘管亞硝酸鹽會「間接」致癌,但為了抑菌,利害相權之下普遍還是會用亞硝酸鹽加工肉品,畢竟致癌風險遠小於細菌致死風險。

所以說,如果喜歡吃加工肉品,為了自己的安全最好選擇有加亞硝酸鹽的,而且最好是大廠牌的產品,比較有保障。自家製作的肉品可能沒有僱請專家調配比例,導致所用亞硝酸鹽過多或過少,對消費者來說都會增加不必要的風險。

醃製品也有亞硝酸鹽

前面說過蔬菜也會產生亞硝酸鹽,醃菜自然也會。但致癌風險不大,不然以往家家戶戶都吃醃菜的人不都得癌症了?

事實上,並非所有的醃菜都不好,使用乳酸菌、醋酸、糖醃法的醃菜都不會有太多亞硝酸鹽,只有單純鹽醃法才會,但並非醃越久亞硝酸鹽越多,醃菜裡的亞硝酸鹽到達一個高峰期後,通常是20~30天後,亞硝酸鹽就會下降。而且,醃菜裡常會添加的大蒜、薑、辣椒等調味料,其所富含的維生素C,E與部份多酚類物質都能阻斷亞硝酸鹽與蛋白質作用產生亞硝酸胺的過程,降低醃菜對食用者的危害。

何況,醃菜通常口味很重,人們不可能大量攝取,所以對於醃菜不須過度戒慎恐懼。反倒是高血壓患者要對高鹽量的醃菜酌量食用為宜。
不要常常吃加工肉品就不用擔心

總而言之,攝取食品自然以新鮮肉品與蔬菜為宜,但偶爾吃隔夜菜(通常不要放置超過半天都不會有超量亞硝酸鹽的問題)、加工肉品與醃菜絕對不會有什麼問題,毋須過慮。而且只要吃富含維生素C,E與多酚類的蔬果就能有效降低亞硝酸胺的危害,因此,吃了香腸、火腿之後記得要吃點水果。

詳全文


秋燥之氣 容易傷肺
由於秋天早晚溫差大,熱、燥、寒等外邪容易乘機侵入,而其中又以「燥」得影響最為突出,秋燥之氣特別容易傷肺。
中醫師楊謦伊提醒慢性病患者,養生要順應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晚上睡覺也要注意胸背部保暖,防止感冒和引發呼吸道(肺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病)等各種疾病。
至於秋季飲食調養方面,可以依照《黃帝內經》所提「秋冬養陰」原則,減少攝食蔥、薑、蒜、辣椒、烈酒等燥熱及油炸、肥膩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百合、白木耳、白菜、菠菜、蘿蔔、蓮藕、香蕉、水梨、豆漿、鴨蛋、蜂蜜、芝麻、山楂等滋陰潤燥食物,以防秋燥傷陰,並忌寒涼食物,不宜再如夏季般大量食用瓜果,以免溼邪損傷脾陽,進而引發腹瀉等慢性腸胃疾病。
到了秋天,人體為彌補夏季時的過度消耗,會出現所謂「秋乏」現象,容易出現精神不振與倦怠乏力的現象,而秋乏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運動,秋天因為秋高氣爽,因此是一年四季中,最適合建立運動習慣的時節。建議民眾可藉由中低度有氧運動,例如慢跑、健走、爬山、騎自行車、游泳等強化心肺功能,增強抵抗力,提前準備以適應冬季的到來,但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避免運動過量或過於劇烈並補充足夠的水分,同時運動後切忌穿著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避免著涼。

詳全文
玩3C太傷眼 每30分鐘要休息
中國時報【陳大任╱台北報導】
國人手機上網居全球之冠,享受行動科技便利卻常忽略對健康的影響,陷入罹患眼疾的隱憂中。眼科門診中也發現,因熱衷3C商品,國人罹患黃斑部病變的案例明顯增加,年齡層亦有下降趨勢,推估10年後,每3人就有1人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黃斑部病變大增
馬偕紀念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蔡翔翎指出,黃斑部雖只是視網膜中央的一個小區域,但負責相當重要的功能,包括比較精細的視力,例如閱讀、開車、認人的臉等等,都與黃斑部功能息息相關,一旦發生異常,許多功能都會受到影響,進而出現一些視覺症狀,包括視力變模糊、開車看不清楚、閱讀有困難,看東西時影像變暗、影像變扭曲等。
蔡翔翎表示,黃斑部病變除了遺傳的先天因素,一般人大多是因為年齡老化,有高血壓或是抽菸的關係而進入高危險群,但隨著現代人對手機、電腦的倚賴程度增加,螢幕所發出的藍光會對眼睛造成傷害。
護眼影片200萬點閱
尤其,有些人習慣在睡前看手機,最近也有許多人瘋寶可夢,晚上還跑出去抓寶,長時間在明暗差異更大的環境下,對眼睛的傷害也更嚴重。
台灣之星最近以護眼為主題推出「EYE.就翻白眼」系列活動,其中《台灣之星x梁祝─穿越大戲》影片以KUSO方式呈現低頭族4大NG行為,讓民眾在笑鬧之間,也能注意自己護眼的問題,影片上線3天就吸引200萬人點閱。台灣之星資深副總經理朱曉幸表示,衛教保健議題太過嚴肅,這次以顛覆傳統衛教手法,民眾迴響很大。
醫生建議定檢眼睛
台灣之星官網也提供一些簡單的護眼資訊,例如讓眼球上下左右轉動,適時翻翻白眼做眼球運動。蔡翔翎醫師建議每隔30分鐘讓眼睛休息一下,並養成每年定期做一次眼睛檢查的習慣,飲食保持均衡,而且一定要節制手機和電腦的使用時間。
詳全文


運動健康:
每天快走15分鐘 老人死亡風險降2成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6日電)法國一項最新研究證實,年長者每天快走15分鐘,可降低22%死亡風險。專家表示,快走必須走到有點喘才有效,如只是一般步行速度,建議每週應達到150分鐘運動量。
發表這項研究的法國聖埃蒂安大學附屬醫院,將受試者分為不運動、低度、中度和高度運動4組,平均追蹤10年,探討運動量與死亡風險的相關性。
結果顯示,中度和高度運動量的老人,死亡風險分別下降28%和35%,從事愈多體能活動的老年人身體愈健康,而從事低度運動量、相當於每天運動15分鐘的老人,也能降低22%死亡風險。
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研究中提到的15分鐘運動,應達到中強度運動,就是快走或健走比較喘的程度,若只是一般步行速度,建議長輩拉長運動時間,一週達到150分鐘的運動量才有效果。
徐錦興建議,老人家可嘗試不同種類的運動,像是個人移動類的健走、慢跑;個人律動類的跳舞、瑜伽、太極;團體球類的網球、槌球、高爾夫球;水中類的游泳、水中走路、水中有氧等,每天從事讓自己開心的運動,減緩老化還增強身體機能。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年長者的運動習慣可視為一種健康指標,不僅可提升老人家自我管理功能、專注力與自信心,也可透過運動結交朋友,增進家人間的談話話題。
如果長輩不想運動,她建議親友以邀請長者陪伴自己運動為由,漸進引導長者參與,例如從個人走路到快走,延伸參與團體運動,甚至發展成相約遊山玩水;如真不願運動,可從床上抬腿等運動做起,每個動作從3次慢慢增加到5次,都可達到運動效果。

詳全文


藥品健康:
電子菸香料 讓電子菸更毒
很多人以為電子菸較安全、較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美國最新研究打臉這樣的論點。美國最新研究發現,電子菸所使用的香料會增強電子菸煙霧毒性,抽電子菸的人一旦吸入這些煙霧,呼吸道細胞就會受到傷害。
電子菸煙霧 刺激呼吸道細胞
研究資深作者美國羅斯威爾‧帕克癌症研究院腫瘤學助理教授瑪伽伊‧戈尼威茨表示,研究顯示,電子菸製造出的煙霧含有毒性,這種毒煙會刺激呼吸道內膜細胞,並造成發炎反應,對於呼吸道疾病患者,電子菸煙霧可能讓呼吸道症狀更惡化。此外,電子菸裝置若增強電力,香菸煙霧就會更毒,對健康傷害更大。
戈尼威茨指出,這項研究讓人更擔心電子菸的安全性。研究人員進行實驗室研究,讓呼吸道細胞接觸電子菸煙霧,研究人員以電子菸中的香料為研究重點,包含菸草、鳳梨可樂達(一種調酒)香料、薄荷醇、咖啡香料與草莓香料等都納入研究。研究人員也讓電子菸以不同電力噴出煙霧,測試其影響力。有些使用電子菸的人會增強電壓,這樣就能吸到更多尼古丁。
連電力裝置 也會影響毒性
研究作者表示,就算電子菸煙霧沒有添加香料,其中成分一樣會傷害呼吸道細胞,只不過加了香料,煙霧毒性更強。研究也發現,電子菸用來加熱液體的電力裝置,也會影響電子菸毒性。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線上版「菸草管制」期刊(Tobacco Control)。
電子菸廠商 想吸引青少年吸菸
美國胸腔醫學會資深科學顧問諾曼‧艾德爾曼表示,這項研究很讓人憂心。這是一個大問題,現在市面上有些電子菸廠商在電子菸添加香料,針對兒童做行銷,這是美國胸腔協會所關注的焦點。廠商在電子菸中加香料,希望吸引青少年買家上門,結果電子菸香料毒性反而更強。
電子菸含尼古丁 一樣會上癮
臺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吳憲林指出,美國原本對電子菸採取寬鬆政策,後來發現,電子菸會吸引許多小朋友、青少年,以及原本不抽菸的人接觸菸品,對於許多小朋友、青少年來說,電子菸是「入門菸」,加上電子菸多含有尼古丁,尼古丁會讓人上癮,因此美國對於電子菸管制漸趨嚴格。台灣相關單位對於電子菸,一定要多方、長期評估,謹慎審視各項證據,才能對電子菸好壞多一層了解。

詳全文

天天保養還是皮膚差?營養師:4種食物吃了致痘、粉刺還會長皺紋!

文/自由時報iStyle頻道綜合報導 圖/ 擷取自_kimjaekyung_ instagram

每天狂保養皮膚還是一直冒痘痘?或許跟你的飲食有很大的關係…
每天狂保養皮膚還是很差嗎?皮膚好壞的基礎其實全部反應在飲食上,國外營養專家Ashley Koff提出4種最容易破壞皮膚的食物,只要避開它們加上基礎保養,擁有好皮膚對你來說就不是件難事。
1 劣質維他命
上班族會藉由吃維他命補充營養,不過有些補品的來源並不是真的從天然食物上萃取,有可能含有過敏源和其它不知名成分,所以吃維他命補充營養不要過頭,過期立即停止食用對身體才真的有幫助。
2 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在處理過程中,很多營養素和活酶都會流失、分解,這類的飲食大多缺乏營養,皮膚吸收不到養分自然就會變差,Ashley Koff表示,食物的質量跟皮膚好壞有正相關,質量越好,膚況就能跟著升級,另外,加工食品含水量低,很難推動器官代謝,幫肌膚排毒,也很難調節肌膚分泌油脂的狀況。
3 非有機食品
非有機食品大多含有激素、農藥、除草劑、蠟……等化學品,而它們容易引起身體發炎,危害到健康,研究證明,有機食品比起非有機食品多兩到三倍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營養價值更高,而皮膚變好的基礎條件就是營養均衡,由此可見吃的好真的很重要!
4 加工肉製品
為了供應人類需求,動物經常被餵食類固醇、生長激素和抗生素,很少採用最天然的方式飼養,這種飼養方式可以讓動物長的很快,卻也不健康,當我們吃下這些肉品後,體質比較敏感的人身體容易發炎,而肉類因為沒有足夠的纖維和水分,在身體停留的時間比較長,毒性自然就會滯留在體內。
(完整文章請見自由iStyle頻道)

詳全文


疾病健康:
糖尿病患不敢吃!多食秋葵有助降血糖!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近來新聞報導,有位五十三歲的男性,因為嚴重的視力模糊導致白內障,就診後醫師發現,原來病患罹患糖尿病而不自知,才使得白內障惡化速度加快,幸好經過手術後,這名男子已重見光明。營養師余朱青提醒,處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必須要靠定期血糖檢測才會發現,一般來說,如果身體出現異常疲倦感、喝多、尿多、吃多、視力模糊等其中一種症狀就需就醫檢查。
糖尿病常見2錯誤迷思
有些民眾或許會納悶,我不愛吃甜食,為什麼還是得到糖尿病?有些人可能不吃甜食,但仍有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缺乏運動習慣、暴飲暴食、肥胖及基因遺傳等,都可能導致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再者,有些糖尿病友擔心血糖高,而不太敢吃東西,一旦發現血糖下降就以為糖尿病好了,私自停藥,其實糖尿病最令人憂心的是產生併發症,例如: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腎病變及心血管疾病等,如果血糖早期控制好,就能避免併發症產生,切忌私自停藥,引發後遺症。
「糖」與「醣」的差別?引發罹患糖尿病的是?
營養師解釋,「糖」通常是吃起來具有甜味,這包括了蔗糖、果糖及葡萄糖等。而「醣」是所有「碳水化合物」的統稱,包括了澱粉、纖維素還有一些多醣類。嚐起來不一定具有甜味,例如飯、麵。它是一種人體必需要的養分,而我們在糖尿病中所講的糖是米字旁的糖,就是一般人認知中甜甜的糖。
秋葵有助於降低飯後血糖 腸胃機能弱者喝秋葵水替代
不少文獻研究認為,適量秋葵有助於降低飯後血糖,余朱青營養師指出,秋葵含豐富的維他命A和B群、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在咀嚼秋葵時會有黏滑的感覺,這種黏滑的成分是由黏多醣及果膠、水溶性膳食纖維構成,黏多醣的豐富水溶性纖維可以幫助減少糖類吸收,有助減緩血糖上升,還能提高蛋白質消化吸收率,並可吸附排出有害物質,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症狀。不過,由於秋葵中的粗纖維會刺激腸胃道,若是消化機能較弱的人,建議可改喝秋葵水,不直接食用秋葵。

詳全文


罹癌後也可能併發憂鬱症
罹患癌症之後,也可能併發憂鬱症。身心醫學科醫師徐鴻傑表示,癌症患者併發憂鬱症,主要以胰臟腫瘤患者比較常見,其次為咽喉腫瘤、乳癌、肺癌、大腸腫瘤等,患者常見憂鬱情況包括社交能力下降、性功能障礙、活力下降、精神焦慮、無助感等症狀。
此外,徐醫師指出,癌症患者還常合併疼痛,以致於門診疼痛患者,其患有憂鬱症比例比較高,而且這類患者引起焦慮、緊張、身心症等狀況也比較多。其實癌症與憂鬱症有關係,醫學研究發現,癌症患者有相當比例會合併憂鬱症。
徐醫師指出,癌症患者接受治療憂鬱症,仍是使用藥物治療。不過,由於考量癌症患者的生理狀態與抗癌藥物,並不是所有抗憂鬱藥物都適用癌症患者,而是因應不同的癌症、不同的分期,選擇使用適合抗憂鬱藥物,通常是由腫瘤科與精神科醫師共同做出用藥決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使用藥物治療憂鬱症之外,心理治療等心理層面介入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特別是處理癌症患者情緒障礙,支持性心理治療是最基本的處理模式,可望緩和患者的痛苦情緒。
一旦患者被診斷出罹癌,親友常會勸說要想開,不要想太多,甚至強調治療一定沒問題等,但是大多數患者一開始根本聽不進這些勸告。由於癌症患者一開始較難適應罹病事實,周遭親友最好給予情感上、感受上等多方面精神支持比較好。
其實患者不安是正常情形,患者應試著轉換心境與態度,自己可以試著思考、接受生病這件事實,如此才有辦法進行往後治療過程,舉例來說,乳癌患者切除乳房之後,有些女性覺得自己不再是女人,因此感到痛苦萬分,這時建議轉換心境、調整態度,比如轉念一想乳房切除後可以選擇訂製義乳,還能穿著漂亮衣服,如此就不會誘發憂鬱症。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