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5月份健康新聞集錦

公告內容

飲食健康:
注意!17歲陸男胃壁薄如紙 就是因為喝了它
大陸青牛小孔,年紀輕輕但有一半的胃已經壞死、變成黑色,還有大小不一的穿孔,胃壁比紙還薄。醫生推斷,小孔可能是因為一口氣喝了大量的可樂,再加上暴飲暴食所致。
錢江晚報報導,家住蘇州的小孔近日和同學吃飯時,突然腹痛難忍,同學趕緊將他送到了蘇州人民醫院治療。小孔的同學說,小孔前一天一直嘔吐,有點肚子痛,就一直不停喝水,沒想到情況變得更嚴重。
人民醫院普通外科主任醫師高海德立刻對小孔動手術,過程中,高海德也被小孔的病情嚇一跳。小孔的胃有一半已經壞死,變成黑色,胃上有大小不一的穿孔,胃壁竟然比紙還薄。
不僅如此,小孔腹內有大量消化物和膿,液體竟有3000至5000毫升,部分肝臟缺血性壞死,小腸也因為缺血而發黑。小孔的肚子裡全是氣,整個腸子、肝、脾、胰,都是嚴重缺血即將壞死。
高海德表示,該症狀為急性胃擴張。正常情況下,人的胃壁厚約5公釐,急性胃擴張時,胃壁薄得像一層紙,一旦胃壁被撐破導致胃穿孔,強酸胃液進入腹腔,就會腐蝕腹腔的其他臟器,威脅生命。
經詢問得知,小孔是因為一口氣喝了大量的可樂、啤酒等帶氣的飲料,再加上暴飲暴食,才造成這樣的後果。高海德說,小孔的胃必須全部切除,再將一部分小腸提上來與食道連接。
高海德提醒,春末夏初時節,很多民眾喜歡喝啤酒就餐,這時候也是胃病的高發季節,要注意規律飲食,不要一次大量飲用帶氣的飲料,尤其年輕人不要暴飲暴食。

詳全文

想要凍齡美肌 多吃鮮艷蔬果就對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的細胞受損或死亡,便會產生老化現象。一般認為,造成老化的主因是體內產生的活性氧。雖然我們無法停止老化,但只要努力不讓活性氧增加,就能減緩老化速度,維持年輕的身體。色彩鮮艷的蔬菜、水果以及海鮮,都含有許多抗氧化物質,多方攝取就能抑制身體氧化。
蝦子/
抗氧化。富含具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E。除了能抑制膽固醇的吸收,更含有豐富的牛磺酸,可以改善肝臟功能。中醫也認為,蝦子是一種能提升腎臟機能,增強精力的食材。
酪梨/
美肌、生髮。酪梨的營養價值極高,除了含維生素E可以抗氧化,也富含維生素C能維持肌膚美麗,以及維生素B2促進皮膚與頭髮再生,以上皆可有效預防外在老化。抽菸、喝酒只會讓你健康流失,「老更快」!抽菸會製造大量氧化物質,不但會加速老化,更會引起病變,為了自己與家人的身體健康,一定要戒菸。飲酒適量不會有什麼問題,但飲酒過度也會產生氧化物質。習慣每天喝酒的人,請理性控制分量。
竹莢魚/
活腦。竹莢魚脂肪中所含的DHA,能活化腦部、使人變年輕;還可以改善老人失智症及預防白內障。此外,營養素EPA可使血管強健、防止血栓,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等。
櫻桃/
除皺、淡斑。深紅色的果肉中含有花色素苷,能抑制活性氧活動,並含有多種功效:能促進膠原蛋白生成,改善關節、肌肉痠痛以及肌肉僵硬等症狀也可預防肌膚老化,減少黑斑、皺紋產生。
芝麻/
降膽固醇。自古以來,芝麻就被稱為「長生不老藥」。內含豐富的亞油酸,能降低血中膽固醇;芝麻木酚素與維生素E,則能防止過氧化脂質生成(造成老化的主因)。

詳全文


果醬不天然 恐增不孕、癌症風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吐司、蛋糕、刨冰,不可否認,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以看到果醬的身影。在古代,果醬是貴族獨有的享受,是一種天然、健康、營養豐富的食品;然而,現代食品科技發達,你真的能確定,兩千年後的今天,果醬仍然是天然的健康食品嗎?
合成色素可能引發過敏反應
大家都知道,新鮮水果容易腐壞,保存不易;吃之前還要洗滌、剝皮或切塊,相較之下,罐裝果醬不僅易於保存,而且取用容易。以一罐草莓醬來說,為了能從購物架上的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必須具備以下特質:色澤鮮紅欲滴、醬體飽滿濃稠,最好容量大、價格低,嚐起來香甜綿密,能長久維持口感。
為了達成上述目標,製造廠商會添加各種合成物;色素能幫外表暗沉的果醬增色,讓你食指大動。但幾乎所有合成色素都只有美觀效果,有些甚至會危害我們的健康,包括引發過敏反應、過動症,甚至癌症。
塑化劑會影響生育能力、性早熟
除了用色素增加賣相,起雲劑能為果醬營造濃密口感。起雲劑,是一種乳化香精,成分為阿拉伯膠、乳化劑、食用棕櫚油,它能促進果醬中的各種成分混合均勻,並增加黏稠感,讓賣相更漂亮。理論上,起雲劑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但某些不肖廠商會因為成本與穩定度問題,以塑化劑取代起雲劑中的食用棕櫚油。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開封了幾個月的果醬,沒有發生任何變質現象,標示成分卻又沒有防腐劑,果醬就極有可能含有塑化劑。長期食用塑化劑,除了容易罹患肝癌,也會影響生育能力,還會讓女童性早熟。
如果不想將恐怖果醬吃下肚,卻又是果醬的忠實愛好者,不妨試試以下的選購方式。
• 天然果醬的最大特徵是必須冷藏保鮮,保存期限也只有兩週左右。
• 盡可能選擇外觀色澤較不討好的果醬:各種食品都有它的自然原色或組織,越天然的東西外表越平實。
• 加了起雲劑的果醬很容易壞,存放一段時間後甚至會產生臭味;添加塑化劑的果醬保存期限則大幅拉長,價格更是差了近五倍;換句話說,如果一罐果醬保存期限長、價格又便宜,那你就要三思了。
若是對市售的果醬徹底絕望,還有自製果醬這個選擇。
1) 將新鮮水果打成泥。
2) 把打好的果泥放進鍋中,開小火慢慢熬煮。
3) 加入糖、檸檬汁等等佐料,依個人口味調整。
4) 熬煮過程中記得不斷攪拌,避免黏鍋。
5) 等到水分收乾,就是一鍋美味的果醬了。
詳全文

老人健康:
懷疑親友失智?3面向+主要照顧者說明,釐清病情助診斷
誰是主要照顧者?在門診時,許多關心失智者的家屬一起陪同前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表示意見,提供的資訊如果方向相同倒是還好,有時每個人看到的方向不一致。這時候就要先釐清,誰是主要照顧者,由他來做主要的說明者。
或者是說,誰是最了解失智者情況的親友,由這位親友來提供資訊,會讓醫師得到較為可靠的內容。如果失智者平時獨居,並未與子女同住,也應向醫師說明清楚,好讓醫師有適切的判斷。
千萬不要因為家庭中不好意思啟口的種種問題或關係,導致對於症狀或病史的描述避重就輕,或是選擇性的陳述。特殊內容也可請求醫師予以保密。
【失智症的病史】
接下來就是針對失智症的主要症狀加以描述,在這裡要提醒大家,失智症的症狀,包括認知功能退化、日常生活功能退化,以及精神情緒行為障礙。這三個面向的狀況如何,有,或是沒有,都需簡短對醫師說明。
1.認知功能變化
認知功能包括學習與記憶能力、注意力、方向感、執行功能、語言功能、社交認知功能等。
此部分可以由家人說明什麼時候患者開始出現上述問題,如開始忘東忘西,無法弄清楚人事時地物,是否做出不適當的判斷,說話常常卡住不順,甚至有迷路過等,以及從剛開始發覺到現在已經有多久時間,是否持續的變差,還是時好時壞。
2.日常生活功能的變化
此部分包括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及基本自我照護日常生活功能。
●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指的是失智者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理財、購物、使用電器電話、就醫、吃藥、做家事等功能上的退化。
●自我照護日常生活功能:指的是自行洗澡、吃飯、大小便、穿衣、刷牙洗臉、行走、就寢等功能的退化。
除了告訴醫師功能退化的內容之外,也可以大略告知已觀察到這些退化有多久的時間。
3.精神及行為障礙問題的產生
何時開始出現個性的改變、情緒的改變、妄想及幻聽等精神症狀、激躁、暴力、日夜作息改變等。精神及行為障礙問題有可能會早於記憶力衰退問題出現,所以需要回顧病人更早之前的狀況。
就醫治療史
之前是否就已經有針對這些問題就醫過?當時的診斷及檢查結果為何。如果能提供這部分的情況,更能幫助醫師做出判斷。其他症狀。例如,是否有運動上的障礙,如手抖、走路不穩、下肢無力,還是有大小便控制不佳的情形。

詳全文


生活健康:
抗老終極目標:不駝、不縮 趴牆伸展鍛鍊脊柱

日前多位企業家名人走樓梯不慎跌倒,如果要防止跌倒,必需先增肌,而增肌的鍛鍊運動也等於是抗老化運動,不妨就從強健肌骨開始,做強化背部脊柱運動,避免提早進入肌無力、容易跌倒,甚至駝背的命運。至於增加肌力的抗老化運動,則包括有氧運動、阻抗運動與平衡運動。運動專家將推荐適合進行的簡易動作,增強肌耐力、保護骨骼與肌肉的同時,還能達到抗老化目標。
訓練脊柱關節 抗老終極目標:不駝、不縮
如何照顧關節與骨骼?該從何開始訓練?強肌力教主彭淑美在其新書《強肌力教主彭淑美教你練核心肌群》中表示,訓練背部(脊柱)關節很重要,33節的脊椎建立了身體的形狀,如何維持脊柱彈性而不駝背,是抗老化的最重要功課,它不只是支撐生命的架子,也是自信優雅動作的表現。把脊柱鬆開、椎間盤活絡,使豎直在脊椎旁的肌肉有伸縮彈性,自然挺拔身高。此效果即為抗老終極目標:不駝、不縮。
運動時要反覆伸展排列在長長脊柱兩側的豎脊肌,使它具彈性,既可支撐脊柱不駝,又可運送養分到脊椎使其細胞再生。除此之外,要確實轉動胸椎與腰椎(如環轉腰部動作)強化背脊旋轉肌,柔軟椎間盤使脊椎功能靈活。

詳全文

側睡、趴睡、仰睡,哪一個最好?

中醫師莊雅惠指出,人一生有1/3的時間都在睡覺,據統計,在台灣約有30%的人曾被失眠困擾,其中需要使用安眠藥物者約達15%,而老年人口所占比例比較高,為年輕人的5倍。不過,年輕族群罹患失眠,儼然有增加趨勢。
根據中醫理論,失眠常因火熱體質(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更年期)、節氣因素(初春)、情緒刺激,以及心陰血虛弱(貧血、心肺衰竭)而造成,所以應依體質選取安神藥膳,才能使身心逐漸恢復正常。而下述3招古法養生覺,無論體質與男女性別,均有助於一夜好眠。
第1招:順時養生【春天晚睡早起】
雖然一般人都聽過「早睡早起身體好」的說法,但是根據古法養生理論,睡覺與起床的時間,也要跟著春、夏、秋、冬的不同而調整,這樣才能夠達到「順時養生」的目標。
一般而言,除了秋天可以「早睡早起」之外,春天及夏天應該是「晚睡早起」, 至於「白天短,黑夜長」的冬天,則應該是「早睡晚起」才符合標準。尤其春天早起時間應該是5至7點之間,剛好是陽氣上升;而「晚睡」最晚也不能超過11點以後。超過11點,甚至12點才睡,就算「熬夜」,非常不利健康。
第2招:睡姿養生【側睡養肝助眠】
中醫師莊雅惠強調,睡姿可緩解失眠,不僅是養生的一種,更有疏肝解鬱輔助效果。在睡覺的姿勢上,古人有所謂「側龍臥虎仰攤屍」說法,可緩解失眠症狀。
1 側龍(側睡):在臨床上,胃不和的時候,臥就不安。側臥的時候,不管是左側臥或右側臥,都是在養肝氣,人一臥,血就歸到肝裏去了,血暢通後就睡著了。
2 臥虎(趴睡):即趴著睡,和老虎睡法一樣。道家比喻龍就是肝,肺就是虎;一個主血,一個主氣,臥睡的時候是養肺氣,增強肺臟機能。
3 仰攤屍(仰睡):就是人仰面朝天躺在床上,無拘無束,這種睡法最舒服。
基本上,當人肝氣不足時,喜歡「側臥」;肺氣不足的時候,喜歡「趴臥」。而「攤屍睡」(仰睡)是最健康、最自然的睡法,這種睡姿,後背跟床板密切地接觸,五臟六腑處在一種很平靜自然的狀態,這樣氣血經脈流通就會很祥和。
第3招:藥膳養生【補氣安神養血】
1.安神龍眼茶
功效:補氣養血、鎮驚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易於驚醒、情緒失常、遇事善驚、倦怠無力等屬心血虛弱者。
材料:酸棗仁3錢、百合3錢、淮小麥1兩、紅棗3枚、炙甘草2錢、龍眼肉3錢
作法:全部中藥加水500cc,浸泡半小時,大火煮滾轉小火濃煎成半碗,過濾後即可於睡前1小時喝完。
2.退火安神茶
材料:菊花5錢、夏枯草1兩、製半夏3錢、夜交藤6錢、赤芍3錢、茯神5、薄荷3錢、冰糖適量。(2次份)
作法:菊花及薄荷除外,將其餘藥材放入鍋中,加適量水,浸泡30分鐘,先以大火煮滾後,改為小火,濃煎成1碗,後放菊花及薄荷,立刻熄火,蓋上鍋蓋,燜約5分鐘,過濾後即可於睡前1小時喝完半碗。
詳全文


運動健康:
健走減重又防癌 最佳時機是早上?還是晚上?
健走好處多,可以消除疲勞、放鬆精神壓力、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血脂、幫助消脂減重,中等強度的走路運動更能促使人體分泌更多的干擾素,提高身體的防癌和抗癌能力。然而,同樣是走路,什麼時段比較好呢?最佳的走路時機是清晨或晚上?
清晨運動好健康?走路養生達人:晚上7至9點更好

受到「一日之計在於晨」和「聞雞起舞」觀念的影響,許多人熱衷於晨練,但曾經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和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林正,在堅持走路運動1年,血壓和血脂全部恢復正常後,體悟到真正適合養生的健走時間在晚上。

「走路養生達人」林正在其與內科醫師林青合著的《走是養生之王》一書中提到,養生保健式的走路運動,若想要獲得防病治病的效果,需要根據個人年齡及身體狀況,選擇相應的最佳時間;但若以一般情況來講,每天走路運動的最佳時間範圍是下午3點至晚上9點,其中又以晚上7點至晚上9點的時段最好。
晚上健走2理由:生理狀態佳+氧氣多

他解釋,晚上7點至9點間的短短2個小時,是一天中人體生命徵象最強盛的時間,也是生理狀態最佳的時間。在這個時間範圍裡,人體肌肉、關節較為靈活,血壓、心率較為平穩,神經系統高效、靈敏,能夠較順暢地調節機體適應環境變化。

此外,公園和樹林中的綠色植物,白天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會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在夜間會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而經過白天光合作用不斷釋放氧氣,空氣中氧氣和負離子含量較高,也是造就晚上7點至9點成為走路黃金時段的主因之一。
避開晚餐前後1小時 晚上運動更養生

不過,需注意的是,即使晚上運動比較符合養生目的,也別忘了避開晚飯前後的1小時。通常,飯前人體血糖值較低,此時運動可能會出現頭昏、眼花和腿軟等不良反應,且會造成胃酸分泌減少,不利於胃腸消化吸收。而剛吃完飯後,胃腸蠕動加快,血液需求量也較大,此時運動會影響胃腸供血,不利於消化吸收,所以也不適宜進行走路運動。
詳全文

嬰幼兒建康
不強制 建立幼兒良好飲食習慣
讓孩子接受新食物、降低對食物的恐新症,並建立良好飲食習慣,至少需嘗試10次以上。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2015年小兒科學期刊中多篇文獻也建議,應使用有趣、非強制性以及正增強(如獎勵)等方式,讓孩子重複嘗試新食物,將有助於孩子克服偏挑食問題。

根據心理控制學,好習慣的養成共分為「熟悉期」、「養成期」與「熟練期」三個階段。2014年於營養與飲食學會刊登的英國倫敦大學研究指出,透過14天父母準備食物與貼紙獎勵,可提升孩子對於原本不愛蔬菜的接受度,也會願意多吃幾口。

FUN飯技巧──多看多聽多試,帶孩子熟悉各類食物的顏色、形狀,解說營養素對健康的好處,鼓勵孩子試吃、常吃,用愉悅的表情吃給孩子看,讓孩子有樣學樣。

好看更好吃,對孩子而言「外觀」勝於「口味」,悅目餐點會讓孩子愛不釋口;好心情好胃口,別在餐桌上訓話讓吃飯變成壓力,改聊聊趣事,心情開朗食物會變好吃,更增加親子互動;孩子生病時別試新食物,容易與不舒服的感覺劃上等號。

食物變身,變化烹調方式保持食物新鮮感,訓練孩子的多元口味;想像力量大,吃飯像遊戲有趣,孩子對食物會更熱情;參與改變一切,帶孩子上市場、進廚房,一起洗菜、包水餃,孩子熟悉後會對食物感興趣,更喜歡吃自己做的菜。

明訂遊戲規則,零食孩子都喜歡,偶爾吃也無妨,但記得明定規則,別把零食當獎勵,連結錯誤的正面印象;多鼓勵不強迫,讓孩子選擇喜歡的健康食物,搭配一兩樣新食物,鼓勵孩子嚐試,自己決定吃多少、剩多少;偶爾胃口缺缺別緊張,一兩樣不吃也沒關係,重點是攝取均衡營養。

健康吃快樂動,先玩再吃;一起吃最好吃,讓「在家吃飯」成家庭共識味。

詳全文


藥品健康:
千萬不要「吃藥配咖啡」! 全是因為這個成分
民眾為求方便,服藥時隨手拿起手邊的咖啡併用,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好方式。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及胃酸分泌,增加食慾,並刺激心肌收縮,使心跳加速,使人體呈現興奮狀態,具有提神的效果。
不過由於咖啡因會與多種藥品產生交互作用,可能導致藥效降低或增強,或是影響咖啡因的正常代謝,增加副作用的風險。
食藥署提醒,服用藥物時要避免食用含咖啡因的飲料或食品,如咖啡、茶、可樂、巧克力等;建議吃藥時最好配開水一起服用,吞食後需小口、分數次補充水分,確保藥品不會卡在食道內,而造成食道化學灼傷。

詳全文


疾病健康:
醫:早些打胰島素 有助胰臟功能
一名 58歲男子剛診斷出糖尿病,口服 2種不同的糖尿病藥品後,血糖仍偏高,柳營奇美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黃聖德建議,除了吃藥外,每天施打 1次胰島素,在 1個月後,病人就將胰島素停掉,並只用了 1種糖尿病藥,血糖就控制得很好。
黃聖德說,糖尿病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很多人都以為胰島素是等到吃藥沒效,控制很差時才施打,近期研究發現,早期施打胰島素,不但可在短期內將血糖控制下來,還可提升胰臟的功能,之後不但可將胰島素停掉,病人使用的口服藥有可能更少,就這是所謂的胰島素救援療法。
他表示,一名病人反映吃藥沒有效果血糖仍偏高,經查看藥單,發現已開了兩種不同的中等劑量的藥量,病人醣化血色素也偏高。
經他建議早期施打胰島素,吃的藥會變得比較有效,藥量也可能變少,病人接受了,除每天吃藥還施打 1次胰島素,一個月後將胰島素停掉,且只用了 1種比之前更低劑量的藥,糖尿病就控制很好了。
黃聖德說,一般人對胰島素有不正確的迷思,以為使用胰島素會傷腎,其實傷腎的是高血糖,使用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好是保護腎臟;有人認為使用胰島素打針會很痛,目前針頭已改良的很細,且注射在皮下,並不怎麼痛。
黃聖德表示,胰島素用在早期施打可提升胰臟功能,之後便可將胰島素停掉只靠藥物治療;如罹患糖尿病的時間過久,單靠藥物功能有限,即時補充不足的胰島素,就變為必要的手段,才需終生施打。
他說,糖尿病控制不良會產生不少併發症,像是失明、腎衰竭、中風、心臟病等,除靠飲食運動減緩胰臟功能退化外,在胰臟功能不足血糖高起來時,可以適時補充胰島素將血糖降到正常值,呼籲糖友認識胰島素並遵醫囑接受治療,可免去許多無法挽回的併發症發生。

詳全文

番茄防癌又控血糖 營養師叮嚀:這一族群別多吃
義大利諺語:「番茄紅了,醫生的臉綠了!」顯示番茄的高營養價值,不僅能填飽肚子,更是養生保健、遠離疾病的好幫手,最近正值牛番茄盛產,價格便宜,更吸引民眾大肆採購,天天以番茄入菜。不過,營養師提醒,有一族群吃番茄時務必注意烹調方法和份量,以免影響健康。
番茄3大營養素:茄紅素、維生素、膳食纖維

番茄炒蛋、番茄沙拉、番茄汁、番茄蔬菜湯,乃至近年相當火紅的番茄飯,你我生活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番茄料理,到底其有何魅力,可以擄獲眾人的味蕾?除了爽脆多汁和獨特的滋味之外,更讓人讚嘆的還是其對健康的好處。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高繪雯表示,番茄的營養多多,其中以「茄紅素」、「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最為重要。茄紅素是一種植化素,抗氧化力強,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也有防癌和抗癌的效果,尤其是對抗前列腺癌的效果特別顯著。

維生素C也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有助清除體內自由基,預防老化,許多女性吃番茄的目的便在於養顏美容。而膳食纖維除了可以保健腸道,還能幫助控制血糖,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肚子餓的時候,吃一顆「大番茄」當點心,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大番茄VS小番茄 吃對了,更健康!

需注意的是,雖然大番茄和小番茄的名字都喚「番茄」,在營養學上卻是不同的食物分類,保健目的略有差異!

高繪雯營養師表示,相較被歸類為「水果」的小番茄,同重量紅色大番茄或黑柿番茄的含水量可多出1倍,加上其平均含糖量較低,因此在食物分類屬於「蔬菜」,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而小番茄因成分濃縮,茄紅素含量勝過同重量的大番茄含量,因此特別適合想要提升防癌力的人食用。

番茄營養好處多多,只要不怕吃膩,天天吃、餐餐吃也可以?小番茄,畢竟屬於「水果」,建議還是參考國人每日飲食指南「一天2份水果剛剛好」的建議,避免攝取過量,以免果糖攝取太多而影響血糖。

至於大番茄,屬於「蔬菜」,原則上依照一般飲食習慣,天天吃沒關係,但高繪雯營養師特別提醒,盡量避免用打蔬果汁的形式攝取。番茄汁使用的番茄量大,茄紅素相對較濃,容易有攝取過量的問題,長期累積在體內,不易排出便可能有色素沈澱的疑慮;且茄紅素屬於脂溶性物質,若攝取過量,可能會與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一樣,產生嘔吐、頭暈、頭痛、多汗、食慾減退、掉髮等中毒現象。

腎臟病友要限鉀 番茄汆燙了再吃

除了一般人不宜過量攝取茄紅素之外,大、小番茄都含有豐富的鉀離子,雖然能促進熱量代謝,但患有慢性腎臟病,尤其是正在接受洗腎治療的患者,務必減少食用,或是將番茄汆燙去除鉀離子後再食用,而且汆燙之水也別喝。
促進茄紅素釋放,番茄用油炒更好?

至於番茄是否需要用油炒,高繪雯營養師表示,「加熱」和「加油」的確可以促使茄紅素的釋放,更有助人體的吸收,但加熱烹調的過程中難免會破壞維生素C,此時就必須有所取捨,若目的在於補充茄紅素,建議吃煮熟的番茄比較好,但烹煮時不一定要用油,如果是隨著其他堅果或肉類食物一起吃下肚,這些食物中的油脂也有幫助茄紅素釋放的效果。而烹調所破壞的維生素C,建議從其他蔬果中補充。

番茄盛產買太多 自己做番茄醬是不錯選擇

正值大番茄盛產,許多家庭主婦有「趁便宜搶購」和「囤貨」的習慣,但高繪雯營養師提醒,食物最好還是吃新鮮的比較好,因此建議少量購買,吃完了再買。若不小心買太多,記得不要馬上洗,先擦乾表面,再用報紙包裹放入密封袋子中,或直接裝進保鮮盒,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可延長保存期。

另外,自己做番茄醬也是個不錯的方法,將番茄洗淨後切成小丁,加入鍋中與碎肉、植物油、番茄醬、適量鹽巴和糖一起拌炒,煮到變成糊狀後,倒進事先用熱水滅菌的玻璃容器,放涼後蓋上密封蓋,放入冰箱冷藏,通常可放2至3週,是煮飯、炒菜或燉湯的好幫手。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