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2月 健康新聞集錦

公告內容

飲食健康:
菠菜+豆腐=腎結石生成器?營養師:這謠言至少澄清15年了
2018年2月6日 上午9:00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阿嬤:「憨孫耶~菠菜不能和豆腐作夥煮啦!否則,吃了容易得腎結石喔!」

孫女:「阿嬤,甘有影?菠菜和豆腐都是很營養的食物耶,為什麼不能一起煮?」

菠菜+豆腐=腎結石生成器?營養師:這謠言至少澄清15年了
更多
您也跟上述的孫女一樣有相同的疑問嗎?明明菠菜和豆腐都是高營養價值的食材,為什麼搭在一起不能讓營養加分,反而會加速腎結石的形成?對此,營養師表示,這謠言至少澄清15年了,如果您還信以為真,趕快導正一下想法吧!

菠菜不能和豆腐一起吃?謠言,別再傳了

菠菜和豆腐都是餐桌上經常出現的營養食材,但坊間流傳菠菜含有大量的草酸,易與豆腐中的鈣結合形成草酸鈣,進而導致腎結石。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邱詩涵表示,菠菜與豆腐同食會導致腎結石的說法流傳已久,開始年代和出處已不可考,但推估可能與農民曆食物相剋表中「菠菜不與牛奶共食」一項相關,因為牛奶和傳統豆腐都有高鈣的營養特性。

然而,無論是豆腐或牛奶,與菠菜一起吃會導致腎結石的論點,都是以訛傳訛的傳言。邱詩涵營養師表示,此論點被推翻的時間已不可考,但推算至少已被澄清超過15年,可惜的是,截至目前為止,仍有不少人相信此謠言,甚至不斷地在個人社群中轉發分享。

草酸在腸道遇到鈣,形成草酸鈣會隨糞便排出體外

邱詩涵營養師說明,腎結石依照結石成分的不同,可分為4大類,第1類是「鈣結石」,主要為草酸鈣及磷酸鈣,其中草酸鈣占大多數;第2類是「尿酸結石」,第3、4類則是「感染性結石」及「胱胺酸結石」。

預防腎結石,更重要是養成多喝水的習慣,建議每人每天喝水2500至3000c.c.以上。
更多草酸鈣,顧名思義就是草酸和鈣質的結合體。當高鈣食物和高草酸食物一同被吃下肚進入消化道後,草酸和鈣確實易在腸道結合形成草酸鈣,但是,關鍵是「人體無法吸收草酸鈣」,此時的草酸鈣會直接經由糞便排出,而非進入血液中再形成結石,所以下次再看到餐桌上出現菠菜豆腐湯,不用擔心,安心吃吧!

除了菠菜和豆腐之外,其他高草酸食物,例如:巧克力、芥藍菜、秋葵、芹菜、青椒、地瓜、藍莓和葡萄等,若與富含鈣質的牛奶、起司或優格一起食用,也是一樣的情況,都不用過度擔心會形成腎結石。邱詩涵營養師甚至認為,鈣質和含草酸食物一起吃,有助減少草酸進入血液中和血鈣結合,避免在泌尿系統中形成泌尿道結石。

預防腎結石,「多喝水」更實際

相較於關注菠菜豆腐湯能不能吃,預防腎結石更重要的是養成多喝水(每人每天喝水2500至3000c.c.以上)的習慣,以幫助沈積於腎臟中的鈣質和廢棄物排出體外,同時養成均衡飲食、攝取足量新鮮蔬果的習慣;不過量攝取維生素C和蛋白質,因為維生素C在體內會代謝產生草酸,蛋白質會增加尿液中鈣質及尿酸的代謝,進而增加結石風險。

【健康小叮嚀】:

邱詩涵營養師提醒,高鈣和高草酸食物一起吃,比較需要顧慮的是兩者結合成草酸鈣之後,會降低腸道對於鈣質的吸收率,若有補鈣需求的民眾一定要特別注意。

詳全文

夜市小吃好罪惡?營養師:減醣鹽水雞這樣吃不怕胖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8年2月2日 09:15

「迺夜市、找美食」是許多人的最愛,一口氣吃了幾個小吃攤下來,肚子裡就塞滿了高油脂、高糖、高量的食物。到底夜市小吃暗藏哪一些會令人血糖飆升的高糖食物?如何挑選減醣小吃,並且聰明搭配其他食物,才不會慌「糖」?來聽營養師詳解。

夜市小吃注意含有高澱粉、高油脂

走進夜市,撲鼻而來各式風味的美食,包括:碳烤玉米、蚵仔煎、肉圓、生煎包,鹽水雞、炸魷魚、大腸包小腸、炸薯球、炸雞排、潤餅、關東煮等,往往令人食指大動,都想嗑上一份。但是,同心醫療體系營養師楊斯涵表示,夜市小吃常常是含有高澱粉、高油脂的食物。對於正在減肥的人或是糖尿病患來說,過多的醣份都會增加身體的負擔。

以上面提到的生煎包來說,小小一顆就有半碗到八分碗飯的醣量;至於蚵仔煎、肉圓則是是八分到一碗飯的醣量,滷肉飯則是一碗到一又1/4碗飯的醣量。如果想要享受夜市小吃美食,又不想攝取過多的醣,影響健康,其實只要先挑選「減醣小吃」,再聰明混搭其他食物,就不必擔心熱量破表,或是「慌糖」的情況。

聰明挑選減醣小吃+聰明混搭
到底應該如何聰明挑選減醣小吃,才能兼顧健康和美味?楊斯涵營養師特別推荐3種減醣小吃,並且聰明混搭其他食物一起吃,達到均衡飲食的目的。

減醣小吃選擇一/潤餅
一份潤餅使用2張潤餅皮,醣量不到半碗飯。而潤餅還有豐富的內餡,包括:常見的肉鬆、蛋酥、花生糖粉、高麗菜、豆芽菜、榨菜、蘿蔔乾、紅糟肉等,各類營養成份兼具。當中青菜量符合一餐的需求量,但是肉量較少,建議可額外搭配一點滷干、滷蛋等蛋白質。

潤餅防地雷:需要注意的是,潤餅內餡中的花生糖粉和肉鬆中還是隱藏著精緻醣,約有一顆方糖的糖量。對於計劃減醣飲食的人來說,最好請老闆不加或是換成紅糟肉或青菜。

減醣小吃選擇二/鹽水雞
鹽水雞是低脂的雞肉搭配各種配菜,可攝取到低脂的蛋白質與蔬菜。當中醣類含量較高的有甜不辣、豬血糕、貢丸等,一份甜不辣(3片)約有八分碗飯的醣量、一片豬血糕約有半碗至八分碗飯的醣量。如果想減醣,可以挑選三樣青菜、一份雞胸肉或雞腿肉,加上一種醣類食物,例如:豬血糕1片或甜不辣2-3片。

鹽水雞防地雷:吃鹽水雞要小心調味的雞高湯和胡椒鹽造成鹽分攝取過量,甚至因為口渴而喝含糖飲料,反而會增加精緻糖攝取。建議,下次購買鹹水雞時,可以請老闆少加一點胡椒鹽。

減醣小吃選擇三/關東煮
關東煮其中的澱粉類食物,像是地瓜、玉米都富含纖維質,是相當優質的選擇。反而是常見的魚板、黑輪、花枝丸、魚豆腐等各式各樣的魚漿製品、高麗菜捲等,雖然主要屬於蛋白質食物,但因製過程中混著澱粉,因此也算醣類食物。一根高麗菜捲或黑輪、5-6顆丸子約有1/4碗飯。

關東煮防地雷:建議吃關東煮時常有的醣類食物像是高麗菜捲、黑輪或丸子等,選擇2-3樣即可,只要小心挑選,就可輕鬆達到減醣的目的。

聰明挑選減醣小吃 避免醣份攝取過量

醣份是唯一「會讓血糖上升的營養成分」,當我們吃下大量碳水化合物後,血液中的葡萄糖會增加,血糖就會上升,並從胰臟分泌出胰島素,胰島素雖然會促使葡萄糖作為肌肉的能量,但是,一旦分泌過多胰島素,過剩的葡萄糖會被肌肉吸收,成為異位脂肪被貯存,讓胰島素功能變差,於是釀成糖尿病,甚至肥胖。

因此,愛吃夜市小吃不必感到罪惡,只要慎選減醣小吃,並且適量食用,同時搭配蔬菜、注意少用調味料,以及喝含糖飲料等,就不用擔心醣份會破表。

詳全文
生活健康:
乳癌與荷爾蒙有關! 患者注意這三種食物要少吃
2018年2月5日 下午12:00
乳癌是女性頭號敵人,發生率及死亡率均持續增加及上升中,對付這個每年最多女性罹患的癌症,最重要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若不幸較晚才發現,現在也有愈來愈多武器,可以打「持久戰」,讓晚期乳癌患者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與延長生命!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臨床助理教授王明暘,接受《好健康》雜誌諮詢時指出,根據衛福部2015年癌症登記報告,乳癌好發年齡層是45~49歲,其次為50~64歲。乳癌是女性十大癌症好發首位,2015年有12360人罹患乳癌,與前一年相較增加591人,發生人數及發生率持續上升中;而2015年女性乳癌死亡人數則為2141人,死亡率排名居女性死亡率排行第4位。

有人認為,相較歐美乳癌患者以55歲以上為主,台灣乳癌好發年齡較為年輕,雖然近年隨著人口老化,台灣乳癌罹患人數有上升的趨勢,但事實上,在45~55歲這個年齡層,台灣女性罹癌的比例與歐美是差不多的,主要因為歐美罹患乳癌年齡層在55歲以上,較台灣高出許多,所以整個平均下來,罹癌平均年齡較台灣老,而非台灣乳癌病患罹癌年齡較歐美年輕。

乳癌分5期 愈早發現及治療 存活率愈高
乳癌主要依據腫瘤大小(T)、腋下淋巴結轉移與否(N)及是否有遠處器官轉移(M)來做期別判斷。共可分為5個期別。乳癌的治療包括了手術、化療、放療、抗荷爾蒙療法及標靶藥物等,尤其是晚期乳癌治療,近年來有很大的進步,甚至有新藥物可幫助延長患者一倍生命,同時沒有化療的副作用,提高生活品質。

「新輔助性化學治療」腫瘤先化療縮小再手術
乳癌的化療,由於癌細胞可以跑到全身,所以乳癌已被視為全身性的疾病,因此做完乳癌手術後,通常要做化療,以殺死潛伏在乳房外的癌細胞,避免癌細胞轉移或復發。

目前乳癌有兩大主流化療藥物,一為俗稱為「小紅莓類」藥物,包括Doxorubicin、Epirubicin;另一則為「紫杉醇類」藥物,例如Paclitaxel、Docetaxel。乳癌化療藥物的使用,依降低復發風險能力,可分為第一代處方、第二代處方及第三代處方,第一代處方以小紅莓類藥物為主,二代處方則為紫杉醇類,第三代處方則是小紅莓類加上紫杉醇類,治療的時間也會較長。由於乳癌化療藥物發展較早開始,近年來在這一塊已趨穩定成熟,並沒有很大的變化。

先前提到乳癌治療手術是第一線,但如果腫瘤太大,則可考慮先使用化療,待腫瘤縮小,再進行手術切除,稱為「新輔助性化學治療」。好處是有些乳癌病患因為腫瘤的縮小,原本需要全切除,後來只要局部切除即可,另先進行化學治療,可以觀察到癌細胞對於藥物治療的反應,因此醫學界也越來越能接受在較小的腫瘤上,先進行化學治療再手術。

手術切除後放療 降低復發率
至於乳癌的放療主要是在手術切除乳房後,再對切除的區域進行放射治療,尤其是針對局部復發率較高的患者,例如腫瘤大到侵犯到皮膚或是肌肉,或是腋下淋巴結有很多顆轉移等。放療後的症狀最常見的是皮膚如同曬傷般,會有變黑、脫皮等現象。

通常乳癌的術後放療要施行25到30次,一週做5次,也就是病患幾乎必須每天往返醫院,相當不便,現在已發展出在手術做完後,直接在手術區域做放療,稱為「IORT」(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 ,由於只需要照射一次,病患術後不用再往返醫院,適合腫瘤小、低復發風險的病患,目前健保不給付,需自費。

對於早期乳癌,包括第一期及第二期,大多以手術加上化療治療,第三期則採取「新輔助性化學治療」,即先讓腫瘤縮小再手術,但對於第四期,也就是晚期的乳癌治療,手術已非第一線,除非局部腫瘤造成傷口,影響生活品質,才會考慮手術切除,不然多採取病情控制的「持久戰法」,針對乳癌的特性,給予藥物治療。

荷爾蒙受體陽性需服抗荷爾蒙藥物
抗荷爾蒙療法的緣由,主要是早期在年輕婦女身上,發現乳癌會隨著月經周期變化,因而推測與女性荷爾蒙有關,有的病人甚至為此將卵巢摘掉,後來可以觀察到腫瘤消失了,但過一段時間又長了回來,這觀察導致後來發展出的抗荷爾蒙療法。

但並不是所有乳癌病患對抗荷爾蒙療法都有反應,首先要檢測病患是否具有「荷爾蒙受體」,包括ER雌激素受體及PR黃體素受體,約有70%的乳癌病患ER呈陽性反應,可以使用抗荷爾蒙藥物降低復發率及轉移機率。

抗荷爾蒙藥物治療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泰莫西芬(Tamoxifen),主要為阻斷雌激素受體與雌激素的接合,為停經前雌激素受體呈陽性婦女的治療主流藥物,一般治療需口服5年,約可降低一半的復發率,缺點是可能會有「停經症候群」,有熱潮紅及冒汗等副作用,也可能刺激子宮內膜,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因此患者必須定期追蹤。

另一類藥物為芳香環酶抑制劑(AI),可以阻斷雌激素的生成,使體內雌激素濃度降到最低,但因為人體有自我調控荷爾蒙的機制,所以只適合停經的患者使用。AI的缺點是易造成骨質流失,所以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使用必須慎重使用,可搭配雙磷酸鹽類等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使用。

若抗荷爾蒙療法遇到瓶頸,現在有些口服標靶治療藥物可幫忙,例如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雷帕黴素靶蛋白)抑制劑,主要為荷爾蒙療法出現抗藥性時,復發性晚期乳癌的第一線治療。又如PI3K,其主要為抑制某一個酵素,使得雌激素的活化訊息無法傳遞,因而阻斷腫瘤的生長,目前仍在臨床試驗中。

另一個受到重視的新藥,就是口服CDK4/6抑制劑。腫瘤細胞需要分裂才能逐漸壯大,CDK4/6抑制劑可以阻斷其中的分裂機制,阻止細胞繼續生長,相關研究指出,CDK4/6抑制劑可延長晚期病患一倍以上的藥物反應時間,且沒有一般化療藥物所有的噁心、嘔吐及掉髮的副作用,大大提高病患的生活品質,但長期下來,仍有出現抗藥性的可能。

乳癌標靶藥物健保給付有限制 期待未來可放寬
乳癌最怕的就是復發,標靶藥物最早試驗時是先用在乳癌第四期且HER2陽性的病人身上,發現有效後,就試著給早期、中期病人使用,做為輔助性治療,發現也有減少復發的效果,所以目前醫界認為,只要HER2陽性、乳癌大於0.5公分以上,原則上都建議使用標靶藥物,以降低復發率。

健康Q&A
Q、乳癌患者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A 、由於乳癌與荷爾蒙有關,所以曾患乳癌者,平時應避免服用含有動物性荷爾蒙的物質,例如蜂膠、蜂王乳及胎盤素等;至於豆漿或是山藥這類含植物性雌激素的食品,是否要少喝、少吃?根據日本的研究,多吃大豆類食物的地區,其乳癌的發生率並未升高、反而較低,所以適度攝取含植物性荷爾蒙的食物,不至於有害處。

Q、乳癌病患要做腫瘤基因分析嗎?

A、對於乳癌患者ER陽性或HER2陰性的病人,會面臨是否需化療,目前市面上有一些乳癌基因檢測方法,可檢查腫瘤的基因表現,預測復發風險,提供病人決定是否化療的參考。若檢測結果屬於低風險,因做化療與否不影響存活率,就可考慮不做化療;若屬中等或高風險,做化療可增加存活率,就建議做化療。此種檢查的準確性已有實證研究支持,但需自費十幾萬元,所以是否要做還是看病人與醫師視臨床個人需求共同決定。

不過,健保目前給付乳癌標靶藥物的規定是HER2呈陽性「且有淋巴結轉移」的乳癌患者。若HER2呈陽性但無淋巴結轉移,就不給付了。若要自費用藥,一個療程約需5、6萬元以上,負擔不小,所以病友也期待健保可以早日放寬給付範圍。

詳全文

運動健康:
肩頸痠痛!醫學博士3招拉筋有效紓解
2018年2月5日 下午2:00
【早安健康/佐藤純(醫師、醫學博士)】頸部疼痛
頸部疼痛和偏頭痛、肩膀僵硬一樣,一旦出現自覺症狀以後,就會持續性發作,如影隨形。有這一類困擾的人,很多人是因為之前曾經受過傷,預後不佳,致日後出現頸部疼痛的症狀,也就是所謂的「頸部揮鞭樣損傷症候群」。
已出現天氣痛自覺症狀的患者當中,就有人自陳:「年輕時曾因為運動等原因扭到脖子、拉傷脖子。」要知道頸部疼痛與氣壓並不是不相干的兩件事。
自律神經系統的中樞負責掌控人類的活動與休息,該中樞位於大腦的下視丘,它的神經纖維從下視丘通過頸部,沿著脊椎向下分出許多分支至全身各部位。
換句話說,最靠近大腦的頸部不僅有重要的交感神經通過,而且與感應氣壓高低的內耳也有部分相連通。想要讓內耳發揮正常功能,就要讓頸部的血液循環暢行無阻。
若頸部曾有過外傷撞擊等,留下內耳血液循環不良或局部水腫等負面效應,使得內耳的感知器與自律神經之間的訊息傳遞產生了某些變化,內耳變得過度靈敏,妨礙了自律神經自然調節的功能,對氣壓變化的反應就更敏感、更明顯了。
會令人感到頸部疼痛的原因,並不只侷限於頸部曾受傷而已。從我多年累積至今的臨床病例來看,因為肩膀肌肉軟弱無力造成頸部疼痛的人也不少。
肩頸僵硬疼痛怎麼辦?
成年人的頭部重量約在五公斤左右,重量之重,遠超乎我們所想像,而我們平時全靠一根細細的脖子支撐住整個頭部,這時候位在頸部下方的肩膀肌肉強度,就顯得特別重要。
然而,現代人某些特定的姿勢,譬如以長期使用電腦為代表的頭部前傾或是彎腰駝背的習慣,都在不知不覺中使頸部承受額外的壓力。

如果未能適時進行伸展操之類可活動肩頸、放鬆僵硬肌肉的運動,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的話,長時間的姿勢不良將使肩膀的肌力退化,不久就會引發頸部疼痛,還有頸部所支撐的頭部也會跟著痛起來。

此外,有些運動如高爾夫球,需要靠身體極度前傾,致使頸部肌肉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也很可能導致頸部疼痛。因此,長年從事這一類運動的人務必要注意。

容易對氣壓變化產生反應的內耳與頸部之間,可說是關係密切。飽受頸部疼痛困擾的人,請先從增強肩膀的肌力做起,因為我們的雙肩就是頸部的基礎。

鬆弛運動

位於比較深層、一般伸展操難以拉伸到的肌肉,可以利用本運動給予刺激。由於直接加壓在肌肉上,因而能夠舒緩緊繃的肌肉,達到按摩鬆弛的效果。

做法
平躺在地板上,準備一顆網球放在身體的下方,用身體的重量緩緩下壓,在頭頸交接處、頸部、下顎、臉頰、耳朵下方、肩胛骨四周和肩膀前方等部位隨意來回滾動,慢慢地前後左右小幅移動。

試著找出按壓時感到舒暢的點,每個點大約停留10秒鐘左右,找到比較有感覺的點,可以在該部位按壓久一點。

※ 如果覺得網球太硬太過刺激的話,可以捲條毛巾或者改用軟一點的球,按部就班逐步換成比較硬的球。建議身體下方鋪塊瑜伽墊,或在頭部下方墊個枕頭做為緩衝。

伸展運動A

本運動主要在伸展下顎下方及頸部前方的肌肉。

做法
雙手手掌置於下巴下方(沿著下顎輪廓線包覆住整個下顎)往上垂直抬起下巴,也可以借助手指的力量。

保持拉抬的姿勢,慢慢把下巴轉向斜右方;之後轉正,這次換轉向斜左方。

伸展運動B

本運動主要在伸展頭部、頸部的後方肌肉及頸部的側面肌肉。

做法
右手放在頭部左側,頭部往右側倒,右手輕壓頭部,直到頸部側面肌肉有微緊的感覺。感覺微緊即可,手部下壓的力道切勿過度。

回正後換邊做同樣的伸展,左手放在頭部倒向左側。

※ 無論是做2 或3 的伸展運動,都只要伸展到有一點點牽扯的感覺,覺得舒適暢即可,若有痛感或麻痺感,表示用力不當。

做的時候要收下巴,吐氣的時候要感覺肌肉被牽拉開來。每個伸展動作以進行三十秒至一分鐘為標準。
詳全文

嬰幼兒建康
基因決定身高?鈣攝取不足仍長不高
2018年2月5日 上午9:15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很多家長擔心小孩發育狀況,不確定目前身高是否正常。雖然預期身高是根據父母遺傳給小孩的基因決定,但這個公式還有正負7.5 公分差異,若後天成長營養不足、睡眠不足、少運動,可能連預期身高都不到,最低和最高差距高達15公分。兒科習慣用一簡易身高公式,預測孩子成年後預期身高:

男生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 +13)除以2後±7.5公分

女生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 - 13)除以2後±7.5公分

鮮乳、豆腐、芝麻補充鈣質攝取

台灣學童普遍缺鈣嚴重,可能影響成年後身高。日常飲食如鮮乳、豆腐、芝麻、綠色蔬菜都是鈣質攝取來源,但考量國小學童每日鈣質平均攝取量不到建議量的一半,建議家長早餐就幫學童補足4成以上的鈣質,運用日常容易取得的鮮乳加上起司類等含有鈣質的食物,達成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

小兒科醫師陳映庄表示,門診中一名小學4年級女童,父親181公分,母親161公分,根據公式預測未來應可長到165公分。但女童愛挑食、不喜歡喝鮮乳,加上沒有運動習慣,現在身高僅121公分,遠低於同齡孩童139公分身高平均,未來身高可能不到157公分。

早餐補足4成以上鈣質 較易達到建議攝取量

陳映庄醫師表示,根據國健署建議,7至12歲兒童每日鈣攝取應達800至1000mg。然而調查顯示,國小學童缺鈣率近100%。不少家長對鈣質攝取量有錯誤觀念,認為偶爾有喝鮮乳就好,不確定鈣質是否有補足。縱使父母身高再高,孩子可能也長不到預期身高。

避免孩子身高危機負成長,發育期兒童每天至少睡8小時、一周運動3次,每天早餐補足一天所需4成以上鈣質,才有機會達到建議攝取量。尤其鮮乳、起司等乳製品都是良好的鈣質攝取來源。學童每天2杯奶,就可以滿足小朋友每天鈣質5至6成的需求。一瓶290mL的鮮乳加上起司蛋糕,鈣含量也可以到建議量的4成,再透過均衡飲食攝取其餘鈣質。詳全文

研究:缺乏葉酸 影響生長發育與學習
2018年1月31日 上午10:00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因為不同的遺傳基因、家族病史,天生就帶了不同的好牌或壞牌,但是拿到壞牌的人也不須要沮喪,因為有一種營養素,它能鎖住開啟壞基因的大門,讓壞基因不能施展,它就是神奇的「葉酸」。

中式烹調很容易破壞其營養成分而影響吸收

葉酸就藏在含葉的蔬菜中,例如地瓜葉、菠菜、空心菜、花椰菜、芥藍菜、莧菜(杏菜)等等,但是因為它怕熱(以100℃加熱超過15分鐘,將破壞一半以上的葉酸),因此中式烹調很容易破壞其營養成分而影響吸收,加上現代人蔬菜吃的少,更難以攝取足夠的葉酸。

根據衛生署2001~2002年進行的「台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顯示,小學生葉酸不足(缺乏與瀕臨缺乏)的比例,男女生各高達32.3%和26.4%,尤其是男生在12歲、女生在11歲的葉酸不足比例高達43%,有研究指出葉酸缺乏,除了影響學童的生長發育,也會影響學童與青少年的認知學習。

注重飲食中的葉酸攝取 就是延緩老化的開始

足夠的葉酸除了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能降低癌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風險,懷孕婦女也需要補充葉酸以降低胎兒神經管缺陷,因此葉酸是人一生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注重飲食中的葉酸攝取,就是延緩老化的開始!大家不妨利用假日,準備一些蔬果的餐點,以利平日食用,讓自己能更健康並減緩老化的進展。

(本文摘自/一個人的早午餐/大是文化)詳全文

---------------------------------------------------------------------------------------------------------------
疾病健康:
魚油、初榨橄欖油改善脂肪肝? 三件事讓你逆轉脂肪肝
2018年1月31日 下午12:18
坊間有許多人提倡吃魚油或初榨橄欖油,認為能改善脂肪肝,魚油、初榨橄欖油真的可以改善脂肪肝嗎? 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最新一期《好心肝》雜誌諮詢好心肝門診中心副院長、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兼任主治醫師林姿伶、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主任、臺大醫學院內科副教授陳健弘、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楊培銘撰寫的「肝臟變胖可逆轉 拒絕脂肪肝!」文章指出,魚油雖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減少肝臟脂肪含量,然而光從飲食攝取,其實很難吃到太大的量,想靠吃魚油來「吃掉脂肪肝」的機率相當低,遑論降低肝臟發炎指數;而初榨橄欖油之效果目前也只有在動物研究中看到,可以減少老鼠的肝臟脂肪堆積、肝纖維化,以及保護老鼠肝臟免於氧化傷害等,目前尚無人體研究結果供參考。
想避免脂肪肝病上身,還是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caption] 想避免脂肪肝病上身,還是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包括飲食、運動及減重三管齊下來改善脂肪肝。

三管齊下改善脂肪肝病
一、飲食
錯誤的飲食習慣導致肥胖仍是引發脂肪肝病的重要原因,像是「一天多次高熱量食物攝取」就不好。過去曾有研究顯示,同樣是一天攝取兩千大卡高熱量的食物,分成三餐吃,跟分成五餐、六餐吃比較,分六餐者特別容易堆積脂肪形成脂肪肝。 而有些民眾在喝酒時,還喜歡搭配高熱量、高油脂食物,「不然會傷胃」,這其實更會在不知不覺中吃進了過多熱量。當然,平時也應遠離高熱量的零食和宵夜,以免造成肝臟脂肪的囤積。 正確的飲食攝取觀念是「吃營養、不要吃熱量」,像是容易造成脂肪累積的澱粉類食物就得控制適量,並多吃蔬果、蛋白質及低脂肪食物。其中,蔬菜具有許多好處,在餐食中多吃蔬菜可增加飽足感、減少總熱量的攝取,相對便能有助於減少肝臟脂肪的堆積。

二、運動
光吃不動會造成肥胖。有許多民眾只喜歡散步,但散步半小時只能消耗80大卡,換算來看,倘若一杯400大卡含糖飲料下肚,就可能得散步2.5小時才能消耗得掉。比較有效率的方式是做中等強度的運動,例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

三、減重
運動雖然重要,但光靠運動控制體重並不容易。有個關於減重的口訣是:「1天少吃770(大卡),10天減掉1公斤」。欲消耗這770大卡,得散步4.8小時,但若從飲食調整下手,將能做到更有效的控制。 減重必須持之以恆,不能求速效。一般而言,只要能夠漸進式地減少熱量攝取(每天比需要消耗的熱量少吃500大卡),以及每週運動3~5天、每次30~60分鐘,體重自然能逐漸減輕,脂肪肝病就能慢慢改善,甚至消失。 脂肪肝病為一種健康警訊,不僅對肝臟造成危害,也會對身體其他器官造成嚴重影響。研究發現,脂肪肝病患者未來會有較高比例罹患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因此,控制脂肪肝病不只是為了「護肝」,另一方面也為了「護心」。單純的脂肪肝大都可以靠非藥物方式改善甚至「逆轉」,不需等到藥物問世,現在就可以擬訂計畫,消除及拒絕脂肪肝上身!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