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很簡單,健走最被推薦

公告內容

資料來源:健康促進瞭望-主題報導
2012/3/19 社區健康組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提倡民眾要將運動落實於生活中,生活化的運動是指一個人可以隨時隨地從事健身運動。沒有環境限制、沒有氣候限制也沒有時間、場地的限制。生活化的運動是不一定要去體育館、運動場、重量訓練室或韻律房才可以運動。它可克服許多運動的障礙,增加運動信念或自我效能。生活化的運動包括登山、健走、騎腳踏車、外出多走路、上班族健康操、上樓梯、有氧舞蹈...等。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國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利用面訪問卷收集民眾過去兩個禮拜內有從事10分鐘以上運動之資料,其中18歲以上有運動者占53%,最常做的運動項目以健走(含散步)為主,達43%。而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健走」是最容易執行且最被建議的身體活動項目,因此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自91年起推動「每日一萬步,
健康有保固」。至今已邁入第十一年健走不需特殊裝備,不需額外的費用,也不受場地的限制,只要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運用「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行」健走小口訣,以每小時4公里的速度,日行萬步,就可以消耗約300大卡。

運動小撇步,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
  在進行任何的運動前應充分暖身運動,運動中補充水分,運動後換上乾暖衣服,做好保暖準備。將運動生活化、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不但可以預防慢性疾病,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加速代謝脂肪,強化肌肉組織與功能,維持健康體重,提高腦內啡的釋放,降低情緒壓力,讓人生邁向健康。如果還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可以參考以下的運動生活化小撇步,就會發現,原來生活加運動一點都不難。
運動生活化之小撇步
1. 日常生活中找出時間來活動,例如:洗澡前20至30分鐘,或是找出二個更短的10至20分鐘,開會前、午餐後、晚飯前都是好機會。
2. 將久坐的靜態時間改做為動態的活動
(1) 外出或是上下班(學)不妨多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讓自己提早出門提前一站下車,步行至目的地。
(2) 可以走樓梯就不要坐電梯,如果一下子沒辦法走這麼多樓梯,步行走上幾層樓後再搭乘電梯,慢慢增加自己的運動量。
(3) 多和家人到戶外活動,進行腳踏車或互動競賽型活動等。
(4) 假日可以自己動手整理家裡、擦擦地板,也可以增加運動量!或利用掃地、拖地時加大動作幅度,那也是很好的身體活動。
(5) 在家裡、辦公室附近找便宜、方便的資源(公園、職場辦的課程、活動)。
3. 利用手邊易取得的物品,當作運動器材,使運動融入生活更簡單更有樂趣,不用出門也可以累積身體活動量!
(1) 利用空的寶特瓶,裡面可以加水或是沙子替代啞鈴,進而達到運動的目的。
(2) 可以做毛巾操,增加每日身體活動量。
不做運動的人可從少量的身體活動開始做起,並漸漸增加身體活動持續的時間、頻率及強度。對不做運動之成人、老年人以及因疾病限制的人來說,開始做運動可對健康帶來助益。懷孕中、產後婦女及心臟疾病患者於執行建議量之身體活動前,需作額外的預防措施並尋求醫療建議。
無論是科學實證,亦或身體力行後的親身體驗,都能證明及感受足夠的身體活動能帶給生理與心理上的健康效益,若能於日常生活中,融入各類身體活動,將更容易達到足夠的身體活動量,提升健康效益。健康是最珍貴的財富,擁有健康的體魄,才有充沛的能量,經營樂活的人生;才有高品質人力資源及高效率的生產力,創造社會經濟的繁榮;才有優質的國民,奠定國家富強的根基。今年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推動「臺灣101
躍動躍健康」健康體重管理計畫,希望能與體委會及其相關部會,帶動全民運動風潮,鼓勵民眾生活化運動,達到增加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防治疾病,健康老化,樂活人生。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建置肥胖防治網站(obesity.bhp.gov.tw)及設置0800-367-100(瘦落去、要動動)健康體重管理諮詢專線,由營養師與運動專業人員,提供客製化諮詢服務,即時為民眾解答健康減重相關疑問。每日(包含假日)上午9點至晚上9點提供國、臺語0800三線免付費電話諮詢服務,協助民眾輕鬆快樂達到減重目標,歡迎民眾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