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病毒發威 常用肥皂洗手 避免生飲生食

公告內容

台灣地區諾羅病毒的主要流行季節為每年11月到隔年3月間,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腹瀉群聚監測資料顯示,近期腹瀉群聚事件以諾羅病毒感染最為常見,主要發生於學校(幼兒園及國小)、護理之家及醫院等機構場所。國際間如日本及英國,也出現了諾羅病毒群聚感染疫情增多的趨勢。

諾羅病毒是在1968年美國俄亥俄州的諾沃克(Norwalk)發生的流行性腸胃炎事件中發現,以前稱為類諾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 NLVs),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它的傳染力及散播力非常快速,只要1~10個病毒即可致病。

諾羅病毒主要透過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亦可經由攝食受到諾羅病毒污染的食品或飲水而感染。若是準備或處理食品的人感染諾羅病毒,可能因此污染食品(特別是那些如廁後沒有洗手的人);飲水及貝類(如生蠔)也可能被污水污染,若生飲、生食便有可能感染諾羅病毒。一般來說,易受諾羅病毒污染的食品有即食食品、生菜沙拉、三明治、冰品、水果及生鮮魚貝類等。

感染諾羅病毒之後的主要症狀為激烈嘔吐、腹部絞痛、水樣不帶血腹瀉及噁心等。全身性的症狀有頭痛、肌肉酸痛、倦怠等,部分病患會有輕微發燒的現象,常被稱之為「腸胃型感冒」或「胃流感」。發病潛伏期約24~48小時,平均為33~36小時;發病症狀約持續1~10天,之後就會逐漸痊癒,至於病程的長短則取決於個人的免疫力。

為了預防諾羅病毒經由食品傳播,食品從業人員若感染諾羅病毒,應立即停止與食品接觸的工作,必要時使用漂白水進行廚房及廁所等環境的消毒工作。在食品製備及烹調過程中,更要注意用肥皂清洗雙手、慎選食材來源並徹底清洗、生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飲水要先煮沸再飲用及避免生食貝類等水產品等衛生安全原則。

目前正值諾羅病毒等病毒性腸胃炎感染的高峰期,提醒民眾要常用肥皂洗手,避免生飲生食,才能避免遭受感染。
諾羅病毒相關資料可參考食品藥物管理局網頁:http://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