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7月份健康新聞集錦 

公告內容

飲食健康:
研究:一周3杯糖飲 乳癌風險大增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一篇引述來自加拿大魁北克拉瓦爾大學的研究指出,每周喝3杯以上、每杯約355毫升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除此之外,較高的腺體組織密度也會導致腫瘤不容易在乳房攝影時被顯示出來。
此份研究的作者卡洛琳迪奧李奧博士(Dr. Caroline Diorio)表示,每周喝3杯含糖飲料的女性,平均乳房密度約29.6%,而不喝甜飲的女性,平均乳房密度約26.2%。而這3.4個百分點,對乳癌風險來說是不容小覷的。
世界衛生組織近期將每日建議糖份攝取量下修為25克,以一顆方糖5克來說,一天應不超過5顆方糖。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坊間一杯手搖飲料的含糖量動不動就超過10顆方糖的量,因此最好完全避免喝含糖飲料。

詳全文


高膽固醇乳癌增1.64倍
英國一項研究分析一百萬名患者健康資訊、追蹤十四年時間發現,女性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過高,較容易罹患乳癌。這次研究數據顯示,女性高血脂患者特別容易罹患乳癌。女性一旦有高血脂症,乳癌風險就會增加一點六四倍。
過去幾年,很多人口學研究顯示,肥胖與乳癌大有關聯。去年一項老鼠實驗發現,減少血脂濃度,或改變血脂代謝,或可預防、治療乳癌。波特盧里博士表示,肥胖與乳癌有關,而老鼠實驗發現,罪魁禍首可能就是血液中的膽固醇。這項研究認為,不只老鼠,人類若有高血脂問題,也會增加乳癌發生機率。
詳全文


處理生菜不當 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致病風險高
民眾處理完生肉,沒徹底清潔就處理沙拉,出現沙門氏菌或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的風險較高。美國營養師克萊爾指出,處理生肉造成食物中毒個案大都與細菌汙染有關,最容易造成沙門氏菌感染。
一般不潔生食較常見的問題仍是腹瀉。腹瀉多是因為接觸到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所造成,污染源主要是細菌感染所致。料理菜葉、菜梗都要洗淨,最好以滾水燙一些時間;切熟食的刀、板、要和切生肉、生菜的分開;生食最常見病源菌是大腸桿菌、沙門桿菌、志賀桿菌;也有少數因寄生蟲感染,或病毒感染所致要避免腹瀉,少吃生食,不飲生水,才是最好的保護措施。
詳全文



嬰幼兒健康:
健康三餐怎麼吃?孕媽咪的食品安全守則
食安問題吵得沸沸揚揚,沒隔多久又爆出一條令人擔心的新聞,讓關心食品安全的孕媽咪不知道該怎麼吃!
1. 早餐怎麼選
早餐店飲品中,很多人習慣點奶茶、豆漿。奶茶的問題是可能店家是用紅茶粉、奶精所沖泡,而奶精是一種很不健康的食物,當中沒有半滴奶,含有氫化油、澱粉,油脂含量高,而且富含反式脂肪及飽和脂肪!店家可能用基因改造黃豆製成豆漿,常食用基改食物對人體的危害,可能要幾十年後才會浮現,孕媽咪為了腹中胎兒著想,更不宜常吃基因改造食物。
含反式脂肪的氫化油,因人體無法辨識,會卡在組織細胞中無法代謝,引發一連串疾病!有研究發現,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體內就含有反式脂肪,這可能是透過母體胎盤而攝取到的,若產婦持續吃進含反式脂肪的食物,就會透過哺餵母乳將有害物質傳遞給嬰兒。
中式早餐店比較大的問題是油條,若是重複使用的炸油,就怕有自由基附著在油條上,容易導致過敏、致癌,並不適合有過敏體質的孕婦食用。
午餐怎麼選
多數上班族的午餐是外食,小吃店、便當的主要危機跟早餐店一樣,是食材品質無法充分掌握。買店家配好菜的便當還有一個問題是營養不均,蔬菜量不夠,肉類、澱粉類太多導致纖維質、維生素、礦物質攝取過少。因此常外食的孕媽咪要養成自備水果的習慣。
晚餐怎麼選
很多人會選擇在晚上吃大餐犒賞自己,但是吃太多高糖分、高油脂的食物會導致肥胖,引發血糖不穩,可能會產生巨嬰症,對孕媽咪與胎兒的健康產生危害!吃太多也會有腹脹的問題,影響睡眠,因此晚餐應該要「吃得少」。
詳全文


提供選擇題!解決小孩的挑食問題
1.用「選擇題」解決小孩的挑食
給孩子很多選擇,去模糊他們心裡的喜惡。比如說,Olivia不喜歡吃燕麥,我就會說:「好,那你選,你要香蕉還是燕麥?」我的用意就是你必須吃東西,現在有這些選擇,你可以自己決定想吃什麼,但選擇裡不包括你可以下桌不吃飯。如果你不給他選擇,就無法促進他思考的能力,甚至也會減少語言表達的機會
2.「演一齣戲」讓小孩愛上水果
早餐的時候,我希望她們吃水果,但有的時候她們不肯吃,我還得演一齣戲。我會幫自己弄一碗水果,故意說:「這是媽媽的,你們統統都沒有!」故意慢慢的一口一口吃,臉上要做出「水果真是太好吃」的表情,此時,小孩子就會很急,在她們眼中,大人吃的東西都是最好吃的,尤其是她們不可以吃的那些,一定更好吃。
3.設計一個吃飯小活動
小孩不喜歡青菜怎麼辦?我就給他一個小碗,加一點昆布醬油,一點點檸檬或醋,做成一碗小調味料,跟他說如果他覺得燙青菜不好吃,可以沾一點調味料讓燙青菜變好吃,這個時候,小孩發現吃飯的時候有點事情可以做,可以玩,他就會一點一點慢慢把青菜吃完。
4. Google看世界,學會不挑食
有一陣子,兩個女孩挑食挑得很厲害,我就會挑飯後休息的時間,Google一些照片給她們看,例如面黃飢瘦的小孩子蹲在路邊吃飯的照片,跟她們說:「你看這個小孩這麼可憐,他只有手上這一點點白飯,沒有青菜,也沒有肉,你看他這麼瘦,很可憐。你吃飯有菜有肉,應該要be happy,應該要把自己的飯吃完。」

詳全文



生活健康:
《營養補品防癌?》國際醫界不建議
衛福部日前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已連續三十二年位居第一,若考慮到人口老化,未來罹患癌症者一定會持續增加,因此部分食品業者嗅到商機,出產各項營養補充劑,號稱可以預防癌症。
保健食品到底能不能幫助預防癌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邱仲峰表示,目前國際不建議透過營養保健食品預防癌症,建議限制甜飲及攝取高能量密度食物如高糖、低纖,高脂肪的加工食品,避免過量的酒與紅肉。同時增加蔬果、全穀類食物的攝取。
相對於營養補充劑,均衡食用各種蔬菜水果,更能夠廣泛攝取各種營養素,以櫻桃為例,除內含高量的維生素C與青花素,這是兩項著名抗癌營養素,還有豐富的鐵質與纖維,幫助身體其他機能運作。
詳全文


養成熱量控制好習慣 預防代謝症候群找上你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加上缺乏運動,使得體內熱量過剩、腹部脂肪增加、腰圍變粗等,導致身體中的胰島素產生阻抗,造成血糖升高、血壓上升、血脂過高等不正常現象,進而產生代謝症候群。預防勝於治療,遠離三高的症狀,要以改變生活型態為主,從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維持標準體重著手,才能有效降低疾病發生率
飲食應謹記低鹽、低糖、低油、高纖的原則
多吃蔬菜,適量攝取水果,避免過度加工和油炸的食物,肉類方面則儘量以白肉取代紅肉,另外,培養運動習慣,盡量達到每天有30分鐘的中強度體能運動,如騎腳踏車、快走、爬樓梯、爬山等,還要維持理想的體重,才能有效避免肥胖的產生。
詳全文


更年期婦女 補充維他命B群、C、E、B6食物有助改善症狀
更年期婦女若出現臉潮紅、上半身發熱,可以補充維他命B群、維他命C、維他命E;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蕭美君表示,若出現倦怠、沮喪、情緒不安,則可補充富含維他命B6的食物,像是牛奶、紅蘿蔔、豆類、菠菜、麥胚、酵母、葵瓜子、核桃等,維他命B6可減輕沮喪、情緒不安,倦怠的症狀。
若有脾氣暴躁、焦慮、神經質、失眠等,可補充富含鈣、鎂的食物,如牛奶、魚乾、豆類、海藻類、五穀、硬果、深綠色蔬菜,鈣和鎂可以減輕神經質、焦慮不安的情形。
穩定女性荷爾蒙多吃含天然女性動情素成分食物,如櫻桃、蘋果、黃豆、苜蓿、茄子、大蒜或者補充含有DHEA的保健食品,DHEA在體內會轉化成身體所欠缺的女性動情素,可延緩婦女更年期症狀及身體與生理快速老化。
營養師小叮嚀:
含類雌激素成分之食物,建議”適量攝取”即可!例如黃豆製品大約每天1~1.5份(1份為豆漿260ml=盒裝豆腐半盒),而不是將豆漿當水喝。
文中指出”多吃”的意思即可多選擇此類食物,並不是鼓勵大量攝取!


詳全文



運動健康:
上班族規律運動養成術 別再為不運動找藉口!
規律運動的好處比一般人想像的還要多,不僅可以舒緩工作壓力、改善睡眠品質、減重塑身,還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提升免疫力,甚至可以拓展生活圈。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林頌凱表示,上班族只要掌握運動心率,將日常零碎時間的『活動』,轉換累積成30分鐘的『有效運動』,就能讓不運動的藉口無所遁形,擁有安全有效的運動新生活。
至於如何讓運動生活化,林頌凱表示,例如上班族送公文時,可選擇以走樓梯取代搭乘電梯,或是上下班通勤時提早一站下車行走、中午休息時間起身活動筋骨等等,每次只要10至15分鐘,一天輕鬆累積30分鐘有效運動時間,就可達成國民健康局建議一周150分鐘的運動量。
詳全文



藥品健康:
服用巴金森症藥物 高蛋白食物是大忌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陳凱翔醫師表示,巴金森氏症不只會影響到病人行動上的困難,腦部除了黑質的退化,基底核多巴胺不足以外,失智、睡眠障礙、憂鬱症、嗅覺喪失等都是病程中的一環,此外,在此眾多的「巴金森非運動性障礙症狀」當中,腸胃道的功能異常並伴隨長期便秘與宿便堆積是相當常見的問題。這不僅造成巴金森症病患的困擾,更會造成藥物吸收的不可預期性。
巴金森症的藥物會因為蛋白質的關係造成在腸道吸收時的競爭效應,會使得藥物「有吃沒有到」,自然療效不佳。因此,隨餐服用或是食用高蛋白食物是大忌。而許多人常補充的維他命B群,其中維生素B6的化學特性也會使得左多巴胺吸收變差,所以一些營養補給品盡量分開服用較為適當。
詳全文


年長女吃止痛藥 易心臟病
年長女性若需要使用止痛藥,得要慎選止痛劑種類。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年長女性使用「奈普生」(Naproxen)等成分止痛藥,可能增心臟病、中風風險。
「奈普生」成分止痛藥屬於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醫師多半知道,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若作用在於抑制「環氧酵素-二」(Cox-2),可能增加用藥者心臟病風險。研究作者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醫學院心血管醫學副教授安東尼‧巴夫瑞表示,「奈普生」止痛藥雖然同時針對「環氧酵素-一」、「環氧酵素-二」作用,但較會抑制「環氧酵素-二」。研究結果顯示,這類藥物增加百分之二十二死亡、心臟病或中風風險。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所出版的「循環:心血管品質與預後」醫學期刊(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詳全文



疾病健康:
腎臟病初期無明顯症狀 泡泡尿或水腫即是警訊
腎臟病個案管理師呂玉華表示,患有慢性腎臟病的病人,需注重三高的控制,高低起伏的血壓會加速破壞腎臟的血管,應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理想範圍。血糖過高則會導致微血管及大血管病變,影響腎臟血流量造成腎功能下降,應將血糖控制在安全範圍;飯前血糖低於110mg/d1、飯後血糖低於140mg/d1、糖化血色素低於7.0%,平日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熬夜、不酗酒、不抽菸,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調整飲食及運動控制體重以預防高血脂。
蘇碩凱叮嚀,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族群為有蛋白尿、高血壓、糖尿病、長期服用藥物、抽菸、年長者或有腎臟病家族史者,當有解泡泡尿、血尿蛋白尿或下肢水腫、貧血、疲倦、高血壓等症狀者皆建議做更進一步檢查。腎臟保建的健康寶典建議三多(多纖維、多蔬菜、多喝水)、三少(少鹽、少油、少糖)、四不(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吃來路不明的藥),即可擁有「腎利」人生。
詳全文


巴金森氏症努力健走運動 有助改善症狀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退化性神經性疾病,患者會有運動系統失調問題。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巴金森氏症患者雖然行動不太方便,但努力健走、規律運動,或許可以幫助改善症狀。這項研究已發表於最新一期「神經醫學」期刊。
巴金森氏症患者多半為五十歲以上族群,巴金森氏症常見症狀包括肢體顫抖、肢體僵硬、動作緩慢、平衡感變差等,隨著病情進展,症狀會越來越嚴重,最後影響生活,患者就可能失去獨立生活能力。目前沒有藥物、方法可治癒,治療目標多為減緩症狀、延緩病情惡化。
研究結果顯示,規律運動後患者運動能力、情緒改善約百分之十五,注意力、反應控制改善約百分之十四,疲累狀況則減少百分之十一。有氧體適能、步態速度也增加百分之七。
詳全文